核桃的收藏与投资

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各大城市古玩市场,均有文玩核桃选购。核桃的收藏与其他的收藏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收藏别的物品以藏为主,把玩为辅,而核桃是在把玩中浸润,把玩中收藏,把玩中升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态收藏。而动套的弊端是易磨损,易破品相,所以在收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尖,尾,纹的原貌。把玩时坚持不碰,不响,不刮,不摔,防龟裂。

为让顾客感官良好,当前市场上的核桃漂的多,染的多,大都失去了天然色泽,这种核桃就是揉时间再长,也很难恢复原貌了。收藏中要选择不漂,不染的核桃,通过手的把玩,搓揉,自然增色,产生玉质感,共价值定会攀升。

在核桃收藏界有种不成文的说法,叫:玩好的,藏少的,卖老的,避小的。

玩好的:我国是产核桃的大国,地域广阔,品种繁多。主要产地在河北,陕西,东北三省,云南,山东,贵州,四川。甘肃等地。被业内人士公认的好核桃大多产于河北,山西,京津,甘肃一带。如狮子头,虎头,公子帽,官帽,鸡心等,其观赏性强,增值快,历史上有:十楸一头,十头一心之说,意思是,用十对楸子也换不来一对狮子头,十对铁核桃难换一对鸡心。故民间俗话讲:十楸一头,十铁一心,两冬三夏,黄铜变金。意思是经过三个夏天的搓揉,像黄铜变金一样升值快。要玩就玩好的,玩出高档次来。

藏少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藏核桃也如此。要藏珍品,也绝版。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迁,野山核桃树越来越少,五大类名牌核桃树就更少了。实践中要注意选择有品种,特别要注意收藏核雕品种时要选择名人的作品,雕刻精致的作品。这样即提高收藏品位,丰富收藏内容,又为今后升值创造了条件。

卖老的:卖老的就是揉到一定程度再出手,揉的时间越长,其价格就越高。

避小的:不论京津一带,还是各大中小城市的玩家,都有一个共识-核桃要玩大的。所以,收藏中不要选小的,把个头大的作第一选择。

核桃的清洗和养护

大家都知道,核桃揉过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泥污窝藏在核桃表皮的沟壑的缝隙铮 逑词呛鼙匾 模 裨蛑杖沼肓礁鑫廴驹川D―两个泥球打交道,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是如何清洗不伤核桃的质材。有人简单把核桃泡在温水里,抓一把洗衣粉泡一泡,然后刷掉其缝隙里的泥污。这样做简单到是简单了,问题是浸水的核桃一会变软,二如果干燥不及时会造成内部的霉烂。现介绍一两个较好的方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妨共同交流交流。用毛刷蘸洗涤灵刷洗和用棉签蘸清洗剂刷洗都可以,然后可用清水冲一下,之后及时擦干核桃上的水份。擦干,万万不可用吹风机吹干或烤干。在通风的地方再放两三天即可。夏季可以三五天清洗一回,冬天可以一星期左右清洗一次,或者依核桃的卫生状况而定更好。清洗后不及时干燥一下,核桃上会产生黑色的霉斑。而这种霉斑很难除掉。

使用核桃油来养护核桃是大多数玩家的选择,对于收藏的人来说,也有很多人如此保护核桃。因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藏品都揉出来。揉出来的核桃会有一层包浆来保护核桃,而没揉的核桃基本就是核桃的木质直接与空气对话了。尤其是北方气候干燥,没有保护层的核桃在高温高湿的状况下,容易开裂,上油则可以完全避免或有效的避免核桃由于季节、气温和气候问题受到损害。

有人问我,我的核桃也伤了尖了,怎么办?对于揉核桃的人其实关系不大,继续揉就是了,很多细小或轻微的伤尖通过揉是可以减轻伤痕甚至到最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的地步。当然如果想转手出售的话,则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保护好核桃的尖部是很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再继续人为的破坏它,绝对不能用工具将尖部锉平,那样的伤害更大,保持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我称之为冷处理。

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使用核桃油的,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将几枚核桃(注意:是食用的那种)砸碎,取出核桃仁,包在一小布包里,经常用这个小布包擦拭自己的核桃,日久天长核桃会越发光亮,色彩鲜艳,包浆饱满。同样用这个方法,也能用来擦拭紫砂壶和硬木制品,能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玩主习惯把核桃的尾部抠干净,殊不知这样实际对核桃的保护没有好作用不说,反而容易造成内胆漏气,清洗之时极其容易进水,造成核桃的内部腐烂变质,核桃因此而毁掉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而我不提倡这样做。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