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新馆开馆 市民可免费参观

新落成的四川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迎客,昨日上午,简朴而热烈的开馆仪式在浣花溪畔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宣布开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向四川博物院授予象征新馆开启的金钥匙。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省政协副主席陈杰等出席开馆典礼。开馆典礼由副省长黄彦蓉主持。

四川博物院初建于1941年,时称四川博物馆,解放初期,更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1965年最后迁址于我市人民南路四段。新落成的四川博物院展厅面积是老馆的6倍以上,是我省乃至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是我省建设西部文化高地、灾后重建四川精神文化家园的一项重点工程。

蒋巨峰说,四川是文物大省,浩如烟海的文物古迹,承载着巴蜀文明的辉煌历史;丰裕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百年四川拼搏奋进的不竭动力。作为我省灾后首个建成使用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四川博物院新馆的建成开放,不仅为我省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基地,为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搭建了科学殿堂,也为海内外朋友更好地认识四川、了解四川、热爱四川开启了崭新窗口。希望四川博物院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为我省“两个加快”作出新贡献。

单霁翔说,四川博物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地震灾后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克服困难、重建精神家园的重大举措,是四川省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大成就。四川博物院的建成开放,必将成为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中心阵地和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并在整合四川省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人才优势、创建区域博物馆文化交流网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开馆仪式前,蒋巨峰、陶武先等省领导会见了单霁翔和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负责人,就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现场走笔

封馆七年 开馆首日“打拥堂”

昨日上午,作为第一批观众,记者亲身体验了参观省博新馆的全新感受。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参观者首先需经过一道严格的安检门,携带的包则必须进行安检扫描。进入馆内,观众则可根据楼层导览牌的指引,选择自己喜欢的馆参观。

四川博物院目前有10个常设展厅,一次性展出文物达5000余件,每个馆门口均设有电子导览设备,观众可进行选择性参观。在前台服务处,还可以交200元押金租用一只手机大小的语音导览器。参观过程中,只需输入想了解的文物编号,立即就可以听到相关解说。作为人性化服务的一部分,服务处还备有婴儿车、轮椅等。另外,参观者还可在入馆右侧的工艺品销售处,买到馆藏“东方维纳斯”“说唱俑”的玉制纪念品,以及用馆藏书画作品为题材制作的书签、鼠标垫等。据了解,博物院下一步还将开设咖啡屋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据了解,昨日进入博物院参观总人数达到6000人次,远远超过院方设计的每天4000人次。四川博物院通过本报向广大市民呼吁:“作为一项公益文化活动,四川博物院将长期对外免费开放,请市民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并在预约后前往。尤其不要急着在开馆初期‘打拥堂’!”

据悉,四川博物院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周一闭馆整修。但为了满足观众需要,开馆的首个周一(5月11日)将正常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