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海啸”——张海书法展杭州精彩开幕

4月30日上午,不盲从、有点固执的张海微笑着把他的书法展示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大笔濡染,他想表达一种可以兼融地理的南北心理的南北的书法诉求,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对书法造山运动殉道式的坚守与弘扬。

如果追溯张海的书法履历,无论长期执河南书坛牛耳,抑或入京接掌中国书协帅印,张海丝毫未松懈自己至爱的书法专业研究与创作,即使人们普遍认为张海奠定新时期河南书法奇迹复苏消耗了他宝贵的精力,他构建的河南模式的书法实践不仅光今,而且耀古。没有人会怀疑张海不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书法组织活动家,同时,他更是一位有理论头脑的代表性书法家,“是当代书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值得书坛敬重的兼善人品的“手把红旗旗不湿”的书法旗手。他的这次书法“南巡”介于检阅与被检阅之间:一方面是身份的,另一方面是书法的。从身份方面说,张海要借助身份的影响扩大书法的社会性,从而让书法渗透社会生活,变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仅仅个展,难以探明张海何以要在杭州、上海、南京三个书法重镇连轴转。从书法方面说,张海要告知大家书法是有魅力的,人的才情思想往往可以依托书法得到升华,彰往察来,书法如河,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经典作品、经典展览。

所以,看张海“创造力的实现”应该看到张海对中国书法深层次的解读,只有读懂了张海的书法解读才能真正领略张海的书法精神,并欣赏这种书法精神指导下形成的端庄典雅、神清骨骏的书法风格。此外,张海、张海书法、张海书法展与传媒的“联姻”不断叩击着书法的琴弦、调节着书法的温度、享受着书法的甜蜜。传媒的力量助推书法节节攀高,对中国书法事业作出全方位贡献的张海极其重视传媒,传媒视野下的张海因书法而越显生动:

张海具有创造性的品格,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其他方面,从不墨守成规,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对艺术规律的把握,使他的创造性品格转化为火热的创造力。四十年的艺术道路,是其创造力不断实现的过程。

张海四体皆能,而以行草和隶书成就最著。其隶书以简、隶融合和鲜明的书写性在当代书坛自成一家,行草书曾获全国最高奖。从展出的近50件作品可以看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艺术家仍然具有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的创造力。个性鲜明与雅俗共赏,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的双重关注。

——摘录本次展览前言

陶渊明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时至今日,我对自己的作品仍不满意。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感到“觉昨是而今非”。也许到那时,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止步不前了。

我珍惜自己的作品。这倒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我觉得生命的蜡烛终有一天要燃尽,而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有限生命的一部分。自己珍惜,当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珍惜和认真的批评。

——张海《我的心声》

张海,墨海,人海——书法“海啸”呼啸西湖,洋洋大观。

感谢张海!

出席当天盛况空前的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武警部队原政委徐永清,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浙江省武警总队长王平安,以及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中国书协副主席朱关田、吴善璋,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等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据悉,杭州的展览结束后,还将继续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

在张海书法展览开幕前夕,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新华社社长李从军等领导同志向张海发来贺信。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