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真乃一代宗师
15岁时我画过一幅白菜蘑菇,老师看了信笔题之:“继续坚持学习。切记。”
16岁时我临过一幅松鹰图,老师看了欣然落墨:“大致尚妥,细部再求工致,临画要意在笔先,使笔不可太劲快。记。”不久,我临了一幅荷花中堂,老师看了说:“好,留着。”
就这样,在老师的教授下,几十年来我一路小跑着,追随着。慢慢地,我对毛笔、对墨有了认识,对宣纸、对水有了了解;逐渐地,我对中国画、对大写意有了感知,对老师、对老师的老师日益敬仰,及至八大山人、徐文长。
我发现,他们虽然兼擅花鸟、山水、人物,但各有所长,故抒意凭借也就因人而异;他们虽然历经坎坷、磨难、荣辱,但各有所为,故缘物寄情又自然因时而别了。就像前人画果蔬多意安贫乐道,今人写蔬果多示一清二白一样,前人画白荷以表洁身自好,今人写红莲则更多了份欣逢盛世的感怀。对此,老师84岁所作之《盛夏图》,则以其酣畅淋漓的画面和顺情贯意的双跋做了最好的诠释。这是一幅形式内容、笔情墨意和谐完美的大手笔,更因其势、因其力、因其意、因其气而成为难以逾越的旷世经典。黄老苗子先生论画时曾写到:“披苦老画如观猛将指挥三军,风驰雨骤不可方物,信如鲁公咏裴将军诗‘战马若龙虎,凭凌何壮哉’者,对之可使懦夫气直。”许老麟庐先生则誉称:“苦禅兄为人豪爽、善良,先师白石老人之后,论写意画者惟有苦禅一人而已。”黄、许二老之言当发自肺腑。
老师一世颠沛,生性不凡,更有着鲜明的人生追求、艺术观点。他坚持知古倡今,意在溯源,志在创新;他主张随缘成迹,意在高度,志在极则,所以他的画作,无论鸿篇巨制还是尺幅小品,无不显露着浑金璞玉般的厚重、质朴、大气,无不闪烁着大智如愚般的智慧、哲理、信念。他是一位把人格、画格与气节、傲骨联系在一起的血性十足的大方之家。
一位老者看到我早年临的那幅荷花中堂,遂作篆“濂溪之爱”以增色。旧作新跋,让我想起少年佚事,忆及老师的关怀,顿觉老师之爱比濂溪先生要大、要深、要广。
先生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老师说:“国之爱,同予者众。”
按:苦禅老人作此画时,将四张丈二匹连成巨幅宣纸,豪情满怀,边画边说:“拍下片子,让子孙后代看看,让世界看看,只有我伟大中华文明才能产生这样的大写意画,才有如此泱泱大国的宏大气魄!”当时正在由文化部指示拍摄教学影片《苦禅写意》,将创作此画的全程情景保存了下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