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物鉴定专家的定位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意是说军事策略关系国家安危,江山稳固,民众安康之大计,不可不重视啊。文物鉴定也如同“兵者”——军事策略一样,是收藏界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它关系收藏成败,文物市场能否繁荣,文物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切文物收藏爱好者对此不可忽视,要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请注意观察错误的鉴定给收藏界造成多大恶果,有多少收藏爱好者没有把好鉴定关,把自己玩“死”,有多少不称职的鉴定专家把别人害“死”,让人家倾家荡产,有多少贪财黑心的鉴定专家做出颠倒黑白的鉴定,搅乱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使文物收藏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笔者就此相关问题做出如下阐述:
一、鉴定学属于标准形象学
鉴定就是用真品的标准形象去衡量被鉴定的对象,符合标准形象者为真品,反之,是膺品。真伪的依据就是从被鉴定物中找出的标准形象与非标准形象的差异。能观察发现这样差异者,靠的是头脑中要有一个真品标准形象的资料库,同时还要有区分真伪品形象的分辨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完成鉴定工作,做出正确结论。
鉴定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能成为一位合格的鉴定专家就非常难了,可谓“鉴定只需几分钟,修炼要用十年功”,鉴定专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成的。
二、正确的形象记忆是在真品与膺品对比中产生的,真伪品形象的分辨力是在区分中练成的。
鉴定家的专业水平不是靠参加一两期文物鉴定培训班,或是通过学院的考古专业五年学业所能达到的,在培训班所学到的基本鉴定常识,只是进入鉴定专业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五年考古学业也只不过学了一个考古专业的“三基本”,即基本常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距离成为一位成熟的考古学者还有相当距离,况且,考古学家的专业也不等同于鉴定专业。(此观点已在“没有全能文物专家”一文中论述)。
鉴定专家也不是靠多看几本图录,多参观几次博物馆就能学成的,如果能这样轻而一举的学会,那么博物馆的库房保管员和展厅里的工作人员整日生活在展品中,就理所当然的成为鉴定专家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正如画家家属,虽然观看画家作画时间最多,最终也不会成为书画鉴定家一样。
还有一些人靠有一些编撰书本的功夫,东拼西凑抄成了几本文物鉴赏书出版,也摇身一变成了鉴定专家,这更是荒谬之事。
若要做一名称职的鉴定专家,须在头脑中有真品与膺品两种不同形象的记忆,并有区别这两种不同形象的观察力。正确的形象记忆是在对比中产生的,不同形象的分辨力是在区分中练成的。真品与膺品的对比必须是在每件物品都有真伪标准准确定位下进行才行,才能产生正确的有效记忆,否则头脑中还是一片混乱。正如:一个人在没有找对北的方向时,不管怎样努力也不能找准东、南、西方向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种人,虽然勤去早市,多逛市场,上手物品的数量也不少,但不认真研究,不求甚解,是大而化之的学习方法,最终头脑仍然是一片混乱没有真伪标准。
一些被媒体吹捧成的鉴定专家,或是靠自吹自擂当成的专家,他们没有经过这一有效的实践过程,还没修炼出这种道行来,就要做这种高难度的行业,他们必然成了害人者,搅乱了收藏事业。
三、鉴定与鉴赏是不可分割的综合学问
鉴定是对鉴定物的物质形态进行分析判断,而鉴赏则是对被鉴定物所显示出的艺术意境及艺术风格做判断分析。前者是鉴定物质部分,后者是鉴赏其艺术成份。
任何一件古董珍玩都是形神合一,形神完美结合的艺术品。艺术品的神韵是通过形态表现的,而神韵则依附在完美的形制中。因此,不能把鉴定只当作一种技术性的质量检查,还必须对它展示的神韵与意境进行观察评论,对它的艺术标准进行评定,这就是鉴赏。鉴赏是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鉴定不可分割的综合学问。因此,也要求鉴定家必须也是一位高水平的鉴赏家。
四、鉴定专家也应是理论家
从事鉴定的专家,也要求他们有高深的理论。因为任何真品的标准形象,都是与陶瓷发展史,陶瓷工艺发展史紧密相联的,都不是孤立产生的形象,陶瓷发展史记录了各种陶瓷形态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以器型“玉壶春”为例,它创烧于宋代,又延续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由于历代都有自己的审美特点,因此使“玉壶春”从宋代的婷婷玉立的淑女型,发展到清代的体态丰满的少妇型。虽然总体器型保持原貌,但曲线比例却进行了改变,每朝每代都有区别前朝前代的不同形态,这些发展变化的形态就是鉴定中断代、辨别真伪的依据。
因此,一位有水平的鉴定专家,一定也兼是理论家。
五、深入市场,广交藏家与商家两友,融入高水平群体是提高鉴定水平的重要途径。
有着相当制作水准,高度乱真的当代膺品,像幽灵般地出没在文物市场和收藏群体中,受害者首先是爱好者和古玩商人,可以比喻他们是受膺品袭击挨头一枪的人,他们受害最深,损失最重,总结教训最认真最深刻,是首先吃一堑长一智的人。而那些在文博单位,或者是在深宫、深院里坐在书桌前研究理论的专家,他们远离战场挨不到第一枪,所接受的经验是间接的比前者晚了半拍,是处于第二线上的人。第二线人识别新仿品的敏锐度往往低于这些在战火中冲杀出来的商家与藏家,用第二线的经验指导第一线藏家和商家,经常会出错误和闹出笑话来。学院派的理论家必须放下架子,遵循“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与资深的藏家和精明的商家交友,虚心交流与讨教,这是第二线人提高鉴定水平的有效途径。
要成为有水平的鉴定专家,还必须融入一个高水平的收藏群体,从那里吸取实际经验提高鉴定水平。各行各业能出一名尖子人才,都是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薰陶和培养出来的。比如要成为一名著名的京剧演员,必须是生活在梨园行中,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每句唱腔每一动作都有名师指导和内行亲友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好演员,可见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相反,如果一位收藏爱好者生活在“二五眼”扎堆的地方,最终他不变成“文物盲”也得患上“痴呆症”。
总体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在群体环境中每个人取得的经验,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成果可以共享,一个人的失误,可以成为多数人的警钟,使个人的鉴定水平随着总体提升而提高。
如果要成为称职的鉴定专家,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要深入市场,与藏友及商家交流经验,共同提高鉴定能力。
六、鉴定专家头脑中要创建一个大容量资料库,还要不断增容、升级与更新。
鉴定专业属于超级熟练工种,犹如大工厂的仓库材料保管员,千万件零配件上手就知尺寸、规格和用途,是国产还是进口货。各门类的鉴定专家对自己的行业也应达到如此熟练程度,如陶瓷鉴定专家要熟知传世的历代各种瓷器珍品,还要了解当代各时期各地方出土的陶瓷精品,熟习现代各种仿造技术,了解不断变化的造假动态及已仿出的一些主要仿品。可以夸张的说,鉴定专家走的桥要比常人走的路还要多,上手量及过眼量比常人要高、大脑里记忆的存储量也比常人大数倍才行。<
鉴定理论和鉴定方法要与时俱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造假形势。现代仿品具有高水平的制作工艺,其乱真程度越来越高,甚至能骗过现有的测试仪器。它们诡秘的出没在文物市场和藏友之间,让人防不胜防,不论商家和藏家有多么充分的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还是有人会掉入陷阱成了造假贩假者的猎物。鉴定学永远是被动的学问,从理论上讲鉴定者与造假者是魔与道的关系,鉴定家冠冕堂皇站在道的一方,而实际是往往处于挨打的劣势,在一场造假与识假的斗智后,虽然道暂时取得胜利,而后又会进入新一轮的魔道之中争,鉴定者再次回到被动地位。这个循环规律是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并要永远延续下去,这是每位鉴定家一生要面对的问题。为适应长远的斗争需要,要求鉴定家的理论不断增容,智能要不断升级,方法要不断更新,只要一刻不努力,就会丧失战斗力,应对不了永无休止的造假形势。
七、没有悟性的人不能成为鉴定专家
每位正常人(脑疾患者除外)的智商指数,大体都相差无几,而天赋的表现方面却各有不同,每个人由于天赋的原因,在学生时代已可分为理科好与文科好的区别,在社会上的这种区别就更大了,各行各业都出尖子人才,有人成了音乐家,还有人成了画家和科学家等,这都是不同的天赋加勤奋完成的。天赋是很重要的条件,比如能成为音乐家就一定是乐感好的人,五音不全者不能胜任。画家也一样,也必须是具备有色彩感强、形象记忆好的人,而色盲者万万不可。每个人要体察一下自己的天赋究竟长在何处,是否有学习某种行业的条件,即俗话所说是不是那块料。正如,形象记忆不好和形式罗辑不强的人,决对当不了鉴定专家。因为鉴定专家靠的就是形象记忆与形象分辨能力,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勉强去做,否则误已害人,后果难以设想。
笔者就鉴定专家定位这一重大问题作了上述评论,其中定会有不少谬误,望广大藏友和网友批评指正,并希望对此问题展开讨论,逐步完善系统的鉴定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收藏文化做出微薄的供献。
(有关专家问题还有评论,待见下一篇文章《选择专家和求助专家的经验体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