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于晚侏罗纪时期的青田石的地质特征

青田石生成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主要是中高温金矿溶液与火山岩互起化学反应,由流纹岩与凝灰岩蚀变而成,主要成份是叶蜡石、绿霞石等。青田石通常成致密块状、片状或放射集合体,呈白色或微琏带浅黄色,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和珍珠状晕彩,具油脂感,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

青田石以其不同一般的生成条件,构造了它耐温、致密的独特性能。篆刻大师夏法起认为:“因耐温而便于对石章、石雕加温封蜡,不必顾忌因加温而影响石质,不会出现干蜡现象,故不必用油养护,便于保洁、抚摩、玩赏;因致密,……少筋裂,色彩稳定,刀感脆爽,钤印时印石吸朱不渗油,印文特别清晰。”

青田石绚丽的色彩来自于它内部所含的矿物质:含有氧化铁、黄铁矿的,就呈黄色、棕黄色、赭色;含有赤铁矿的,则呈红色、红褐色;含有钛元素的呈紫淡红色,含锰元素的呈紫色,含有机碳质的呈褐色至深黑色,绿泥石混入的则呈绿色等等。另外,青田石中奇妙的花纹,也是在矿石蚀变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而形成的。

在青田,山口、方山、周村等地叶蜡石矿规模最大。据地质测探,可供开采的叶蜡石储量约有6600万吨,但可用石雕治印的石材仅约占万分之五,其中上品者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