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热情不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艺术家祁志龙在印尼的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在我们从印尼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说:“大画家祁志龙专画中国姑娘的青春形象”,这个标题很有意思。这个题目让我们想到印尼人对中国艺术的喜好,当然起推动作用的都是印尼华人。

为什么印尼华人如此热衷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呢?为什么印尼华人要建立基金会来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他们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利润那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在这次印尼之行中,在跟基金会的藏家交流得到了一些答案。在国内,艺术界都知道印尼有两个比较活跃的基金会,一个是余德耀基金会,一个是CP基金会,还有一些私人收藏家。这些华人在印尼经济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衷,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他们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印尼人,但是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依然很大,他们作为印尼华侨对华人文化传统依然有着很深的感情。而最重要的寻根方式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于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便成为他们一种对“根”的追溯。第二,中国经济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中将占据重要地位,由经济出发的文化发展也必然会在世界文化中取得更深远的影响。当代艺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部分,必然受到追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不是印尼华人所为,而是全世界艺术收藏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所致,也有其他复杂的根源,否则中国当代艺术也不会从2004年开始迅猛发展至今。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尼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其实是滞后的,不过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时下艺术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印尼华人基金会对中国艺术品收藏依然热情不减,这多少对中国艺术家是种鼓励。第三,印尼华人由于之前历史事件的不安全感,也是致使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热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少数的华人却占有大部分的印尼金融财富,将这些资产转化为艺术品收藏,也是资本家对财富拥有方式的一种转化。

另外,通过此次印尼之行,我觉得印尼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有攀比心理,当然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他们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接触不断多起来,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早些年那样的盲目收藏。

总的来说,在目前艺术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印尼华人藏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收藏群体必将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