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塑竹韵 竹刻艺术展将在沪举行
中国的竹刻艺术高雅而清丽,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人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那时的竹刻还只是用于仗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到了唐宋两代,竹刻范围逐渐扩大,既运用于各种实用的物件上,更多的制品则供人欣赏,成为特种手工艺品,如令人过目不忘的臂搁、扇骨、插屏、笔架、笔筒、摆件等。竹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形成气候始于明代,明代以后则有了浮雕、透雕、圆雕、留青、浅刻等多种竹刻技法。在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均有明清时代的竹刻代表作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后,明清竹雕先后在港台及海外市场形成了收藏热潮,海内外大型拍卖会屡屡获得竹刻艺术品拍卖成交的高纪录,竹雕拍卖行情持续上升。如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元成交,明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以110万元成交(被上海博物馆定向买走)。有业内人士认为,若以当下的拍卖行情来评价,这两件藏品的价格应在千万元以上。
然而,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竹刻艺术日渐式微,据有关人士统计,目前真正从事竹刻艺术研究、创作的大约只有500人左右,而能出成绩的则少之又少。为弘扬竹雕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有限公司将于3月10日至3月20日在公司四楼珍宝馆举办竹刻艺术展。展会特邀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家徐秉方提供数件近年力作留青作品。其作品因受到佳士得、苏富比拍卖行的特别青睐,市场上有不少仿冒之作,因而本次展览为广大竹雕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比较、鉴别的平台。展览还汇集了一批活跃于沪浙的中青年竹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嘉定竹刻张伟忠、徐竹表留青作品颇具海派艺术魅力;黄光大的烟具、虫具竹刻精细雅致;象山竹根雕艺术家陈春荣的“刘海戏金蟾”创意新颖;东阳竹雕艺术家杨国强的仿青铜器古朴典雅。嵊州竹刻艺术家俞田的通体雕《童趣》、《三个和尚》、《麻雀飞过》,其作品运用夸张变形的创作手法,既吸收了汉、唐石刻的浑厚简朴造型风格,又结合现代陶艺的创作模式,给人一种浓郁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回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