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与古建修缮

在故宫,传统文物修复力量向来不弱,如何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近年他们作了不少尝试。王五胜通过介绍故宫一级文物唐三彩马的修复过程,从分析原状入手制定修复方案并根据修复方案修复,记述了修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讨论了现代修复理念在传统文物修复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孙瑛认为,文物修复技术和研究分不开的。因为每件文物的残破程度不同,修复的方法也不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都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新一代文物修复工作者要吸取先辈的经验丰富精华,把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修复工作中去。申茂盛、兰德省、楼署红、张月玲、王景勇、张月峰、田金英、王允丽等从文物个体的保护修复实践出发,探讨了对现代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的认识。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理念已经从被动性地清除文物病害发展到主动地干预文物所处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文物出土环境、保存环境、展示环境等,所以对于环境的干预不是只依靠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就能完成的;文物保护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要求,需要各方面的协作支持与理解,各方面在一个统一的思想理念下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际上是对文物自身价值的再发掘再认识过程。文物的保护修复必须依据严格的科学分析,因此任何文物在实施保护修复方案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在修复过程中,每件文物的情况不尽相同,采用的修复方法、修复工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

周双林通过对山海关夯土城墙破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山海关夯土长城保护棚架的设想。余玉龙从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对青海省古建筑使用、分层次保护等作了探讨,认为对特殊的、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文物,必须保持原状,供参观研究之用,并要控制参观人次。对保存数量较多或价值一般的古建筑可辟为陈列展览馆、室和文娱休息场所,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汤国华对在新形势下被迫移动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评论,分析了解体移动和整体移动的利弊,总结了广州锦纶会馆整体平移保护的经验。苏富昌介绍了广州明代赤岗塔的修缮与保护,认为,修复只是过程,只是修复一个广州明代的标志性建筑物,最终的成功则是在检测中取得的依据成为了修复实践的指导性要点。段修业等介绍了西藏萨迦寺银塔北殿壁画的修复。

另外,贾文忠还组织大家就文物修复定义、修复原则、修复师定级标准等进行了讨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