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明代犀牛角雕爵杯的修复过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该犀牛角雕爵杯由竹叶灵芝雕刻而成,杯高8.5厘米,口径15×10.5厘米,底座4×6厘米,器身碎成了3块,口沿部位残缺两块,每块约2厘米见方,如大拇指甲盖般大小。器物的纹饰中残缺如绿豆般大小多处,另外,裂痕和虫蛀多处。

为了尽量尊重原器的自然效果,首先将碎片用可逆性较强的天然骨胶进行原位粘接复原,而后对残缺处补缺复原。

补缺的方法有几种:A.犀牛角补犀牛角;B.犀牛角粉加合成材料补缺;C.水牛角加工成粉兑合成材料补缺。犀牛属世界保护珍稀动物,其角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极高,就目前状况想用犀牛角来补缺可行性极小。若用现成的药用犀牛角粉加合成材料补缺也存有一定的难度,而用水牛角加工成粉兑合成材料来进行补缺经济实惠,确实可行,预计修复效果比较理想。

从犀牛角爵杯整体来看,其口沿部位、器壁较薄,呈半透明状,因此在补缺时用水牛角粉加半透明的合成材料和适量的矿物颜色,并经技术处理,使犀牛角杯口沿补缺处亦呈半透明状跟原器整体效果非常接近,然后用什锦小锉刀、刻刀、金相砂纸打磨、刻花。做色时采用机械喷绘与手工描绘相结合,用喷绘技术使补缺接口处过渡自然,用肉眼很难辨认修复痕迹。经过几天的精工细琢,一件犀牛角爵杯修复完工,效果特别理想,修复处几可乱真。

为了保持其原汁原味,对微小残缺及裂痕虫蛀仅作清洁,不作任何修复加工,尽量维护旧状。

一件略带小残稍有裂痕经修复完整的犀牛角爵杯比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爵杯在观赏上要完美得多。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