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行走:传统文化要继承 基层文化需扶持

网友“野人”:目前亟待出台地方方言保护法规。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地方方言很有必要得到保留和传承。这就跟保护动物一样,如果地方方言消失,世界将变得单调乏味。

网友“ooo”:乡镇文化站是农民参与文化活动场所,也是组织、管理、指导文化活动的工作站。现在乡镇文化站大多数是一人一站,财力不足,人力不够,缺乏群众所需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备器具。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对文化站的建设实行专款专用,减少资金发放环节,把农村文化政策落到实处。

网友“xsqsc”:中小学可以开设繁体字、毛笔字学习等课,达到一定的要求即可,利于弘扬祖国文化。但前提是不增加负担。

网友“云中雁”:大部分农村的唯一信息来源就是看电视,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教等频道都是老百姓需要的,但是大多数农民看不到。我不知道农业频道是给谁看的,我觉得中央12个台全都应该开放。

网友“爻艮”:近年来,我国电视、电影事业迅速发展。但是,绝大多数的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都以戏说或者演义的形式出现,造成了低文化人群、青少年儿童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发生混淆,对我国的历史传承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建议,文化部门制定几类图标,不同的图标代表正史、戏说等不同类型,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各类电影、电视剧播出时要在屏幕上有不同的图标。

网友“中华文化”:我担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逐步荒废。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接触的是西方文化。古代的历史,在银幕上很多被改得面目全非,很难看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好的习俗。希望文化部门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继承上多做些工作,培养中国人的民族本性和民族精神。

网友“wnj”:很多地方的农村基本看不到省级以上的电视节目,所谓的插转站(台)不应该播粗制滥造的自制节目,很多节目都需要取缔。

网友“站长”:乡镇文化站应由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管理,现在文化专业干部被乡镇领导安排去干非文化工作的占绝大多数,扭转这种局面才利于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