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书法市场会厚积薄发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2008年秋季,唯独北京匡时保持着他的书法专场拍卖,并以“历代画家书法”的细分概念推出。然而,该场拍卖拍得却不尽人意,100件作品只拍了800多万元。

拍卖要有策划

究其原因,董国强认为,金融危机是其中之一,其二便是画家书法作品价格过于便宜。他说:“近现代画家中书法作品拍卖价格超过1万元的不超过10个,如陈半丁、金北楼、郑午昌等人的书法作品,在今天算得上是一流的水平,但大多都不到1万元,连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都卖不多。”在他看来,相对卖得好的,还是古代书法,高成交率和高价作品都在其列,但那是受益于古代书画板块近年来的快速上涨。

董国强表示,历代画家书法专场,是让大家看看历代画家的书法水平,即使在唐云、谢稚柳这样的老一辈画家中,也是书画不分。而在当代中国画坛,却找不到几个书法水平高的画家。

至今匡时已经举办了五个书法专场。董国强表示,拍卖行要做好,就要变被动为主动,并且能坚持下去,不管利润回报有多大,而这恰恰是整个行业缺少的。他说,匡时的书法专场每次主题都不一样,因为他始终觉得拍卖是应该有策划的,同时,把项目分类得很细,给买家提供了很多方便,这是基于拍卖公司的专业能力。

期待厚积薄发的一天

董国强指出,北方的匡时和南方的西泠,因为书法拍得比较好而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书法作品有不少天价,宋代书法与宋画比,市场未必弱于绘画,如米芾的书法作品与宋徽宗的画比,成交价会高于后者。这是基于历代对米芾的重视,被收藏家、宫廷追捧。康熙、乾隆时书法家地位也高于画家。但今非昔比,书不如画,这与现在的收藏家的文化水平有关。当代懂得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一流的画家与书法家的价格差距已经10倍都不止,而今后书法与画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董国强强调,书法作品的买家范围很广,有行家、中小企业家、画家、当代书法家、学者等,成分复杂.这几年还吸引了一些新买家,主要是中等收入的,且大多是出于收藏而非投资的目的。他说,书法的热,还是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出现大的涨幅可能较小,但毕竟价格低廉,没出现过大的涨幅,其潜力是毫无疑义的。有一天会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