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艳后相约“水底皇宫” 埃及拟建水下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的外观很像4艘尼罗河文明的帆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通往水底的玻璃隧道

“穿越”,是当前网络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能够回到过去,尤其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埃及艳后时代,无疑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穿越”。而今,埃及政府计划建造的巨型水下博物馆,将在沉没了一千多年的艳后皇宫遗址上动工。这座集现代高科技和古代尼罗河文明于一体的建筑,将为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巨大冲击。

据英国媒体2月24日报道,埃及政府已经证实,他们计划建造一座巨型水下博物馆。博物馆落成后,游客便可以欣赏到世界上一些最令人兴奋的、沉没水中的珍贵文物。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水下工程,建造博物馆注定要引发争议。但实际上,这项计划看似有些另类,但却并不疯狂,游客可以通过它感受没入水中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皇宫曾经的辉煌。

由于5世纪的地震,埃及艳后皇宫所在的岛屿最终沉没,受牵连的皇宫也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下。根据已经实施的水下博物馆建造计划,埃及将在水下修建一条玻璃纤维隧道,让游客得以与这座水下纪念碑亲密接触。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址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法国建筑师、水基建筑项目老兵雅克·罗格里已经草拟了设计图,并且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3月,相关人员将进行一次详细的工程测量。罗格里所在公司科学部主管阿里尔·福奇斯说:“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博物馆将于2010年初动工,整个过程将在两年半内完工。”建造水下博物馆的想法也同样获得资深海洋考古学家戈德里奥的支持,此时的他正带着从亚历山大港海岸线附近发现的大批文物游历欧洲。

然而,修建水下博物馆注定要遭遇一系列障碍,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整座工程大约耗资1.4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埃及政府希望私人企业和组织能够为修建博物馆“买单”,但据建筑团队一名成员透露,“没有一个人清楚将从何处获得资金”。即使资金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博物馆建造者仍要面临对令人畏惧的技术挑战,包括如何战胜这一海湾声名狼藉的昏暗水域以提高隧道内的可见度,以及如何确保博物馆的坚固性,以经受住水流考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的最低层有托勒密王朝的珍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丽的亚历山大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ART1

艺术长廊矗立海面

法国建筑师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设计的博物馆将由两大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距离亚历山大新图书馆不远,外部由4个像尼罗河使用的传统帆船高耸结构形状构成。观众首先进入玻璃构建的水上部分,在那里,观众将首先看到以古埃及尼罗河文明各个时代的文艺品组成的艺术长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没在水中长达千年的珍宝

PART2

走过梦幻玻璃隧道

随后,导游将带领游客从内陆建筑进入水下玻璃隧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观赏到几千年来沉睡在海底的古代文化,还有无数美丽的海底生物。走到底之后游客还将通过一条隧道进入直径40米、位于亚历山大湾中央的水下庭院。就在那里,即水下7米深处,观众便可欣赏陈列在玻璃隔板后的古代亚历山大时期的众多发现。该博物馆的面积可达22000平方米,每年可接待300万游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亚历山大时期的文物也将成为展览对象

PART3

托勒密珍宝感受穿越

人们只要下到这个酷似四艘尼罗河帆船的建筑物的最底层,就可以透过水下天井清晰地看到托勒密王朝的遗迹和珍宝。这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是任何传统博物馆所无法替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助理总干事惊呼:“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博物馆,因为这将是首次人们可以参观水下博物馆,并且不用弄湿脚!

名后压轴 亚历山大辅助

随着在亚历山大埃及艳后皇宫遗址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建造博物馆所需的资金以及技术难题也必将像这位一代名后一样引发巨大争议。古亚历山大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中心之一。自1994年位于这个东部港口的挖掘工作开始以来,潜水员已经发现了数千件历史文物,其中包括26座狮身人面像、一些重达56公吨的巨型花岗石以及据信来自亚历山大灯塔的碎片。亚历山大灯塔位于亚历山大对面的法罗斯岛,因此也被称之为“法罗斯岛灯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于埃及来说,修建水下博物馆无疑是下了一次重注。亚历山大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但长期以来便被开罗和卢克索遮住了光芒,政府希望这里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据统计,每年前往埃及的外国游客数量高达1200万。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地方遗址负责人纳吉布·阿敏说:“亚历山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