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兽首文物拍卖聚焦:中国人不屈的声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年10月,媒体传出消息,佳士得宣布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估价均为800万至1千万欧元,总价高达人民币2亿元。消息传出后,引发了中国民众的热议,高达两亿元的拍卖价格也成为关注焦点之一。由近百人组成的追索律师团,一举一动亦备受瞩目。

诉状强调,来自圆明园的两个兽首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如果将它们公开拍卖可能会被私人买走,流到法国境外不知去向,给中国人民,中国文化、历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会给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法国巴黎大审法院23日下午作出判决,以申请人“无直接请求权”为由,驳回关于要求停止拍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文物的诉请。

庭审经历了约一个半小时,被告方——佳士得拍卖公司和兽首拥有者贝尔杰公司派出了四位律师。庭审过程双方针锋相对,气氛十分紧张。

控方律师指出,此次拍卖的两个中国兽首文物具有争议性,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在圆明园掠夺去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有权利要求法庭审核文物的归属性,用紧急方式禁止拍卖。

被告方律师则表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无权提出要求禁止拍卖的申请,只有中国政府或中国文物管理部门才能充当原告。并认为到最后一刻提出诉讼,是恶意诉讼。

经休庭后,法庭作出“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法院判决称,起诉方无权代表中国,也无权代表“公众利益”,只能代表协会本身。并判赔偿被告方各一千欧元。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证实,鼠首和兔首铜像将在“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拍卖,具体拍卖时间从当地时间2月25日19时开始。

法国法院驳回禁拍请求后,佳士得拍卖行也将鼠兔首的起拍价状态从价待询调整到了明码标价状态。两件铜像的起拍价均为800万-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这与之前的媒体报道大致相当。

律师在行动

力争让铜像流拍

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接受中央电视台连线采访时表示,这一结果在意料之中,将继续力争让这次拍卖流拍。“虽然败诉了,但是虽败犹荣,因为在法国巴黎这个巨大的法庭里面,我们发出了中国人不屈的声音。”刘洋说,尽管此次没有得到公正的处理,但是料想将来对方在对待此类事情时,应该会更加慎重,而不会再次置中国人的感情于不顾,一意孤行。

刘洋说,当地中国留学生也已走上街头发传单,向公众告知真相。

要向买受人追索

刘洋表示,志愿团在禁拍要求被否决后,要观察买受人是谁,而且尽快把买受人的情况搞清楚。然后把这些人作为追索对象,用法律追索或者提出诉讼。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代理律师之一任晓红女士在获悉审判结果后表示,根据法国相关法律,被告是两尊兽首的合法占有人,因此此次诉讼获胜在法律上有很多困难,联合会仍然坚持提出诉讼,是想表达一种姿态,希望引起欧洲民众对中国流失文物在欧洲现状的关注,促成对中国流失文物的妥善保管与收藏,同时能够引起中国民众对流失文物的重视。

判决结果不重要

针对法国法院23日驳回关于要求停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的诉讼请求一事,一直参与此案的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律师24日对记者表示,律师团将继续做出努力,追索流失文物。

作为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发起人之一的李兴锋律师说:“诉讼被驳回可以说是情理之外、法律之中。从感情上讲,我们不希望停拍诉讼被驳回,但从法律上讲,法院的裁定我们也只能接受。”

据了解,律师团本来确定的全球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为原告,后因没有在法国提起诉讼资格而改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法国法院驳回这次诉讼请求的理由是,原告主体资格不合适,与流失文物没有直接关系。同时被告是两尊兽首的合法占有人,因此诉讼在法律上并没有优势。

提及诉讼被驳回带来的影响,李兴锋表示,这次诉讼是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激起了海内外爱国人士保护流失文物的热情。同时,这件事也会向法国公众传达一个不良信号,那就是可以合理合法地持有别国流失文物。

不屈的声音

国家文物局:反对拍卖非法流失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24日就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近期将在法拍卖一事做出回应,称相关负责人已于本月17日致函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明确要求撤拍有关文物,并希望有关当事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称,近期,国内外有关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追索和促成圆明园文物回归中国的努力,反映了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希望有关当事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文物局将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

2008年7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发布公报宣布,将于2009年2月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其中包括在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国内后,引起强烈反响。

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文化财产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我们历来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外交部发言人:流失出境的文物应归还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以人权为旗号侵犯中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荒谬的。他强调: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文化财产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从圆明园掠夺并流失出境的众多珍贵文物,应该归还中国。

——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于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

圆明园管理处:向世界表明追索文物的决心

圆明园新闻发言人宗天亮称:“我们历来不赞成这些流散文物进入拍卖市场,因为它本身承载着太多中华民族的情感,也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那么通过拍卖这种形式来拍卖中国的珍贵文物,一个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一种伤害,同时容易模糊它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利益的一种侵犯。”

而针对“中国在法国追索圆明园文物遭政治敲诈”一事,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的与会代表们,纷纷通过新华社记者谴责这一卑劣行径。“150年前放火、抢劫,150年后敲诈勒索。皮埃尔·贝尔热的做法简直就是强盗逻辑。”香港美术家联合会主席王秋童说,艺术品收藏的灵魂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敬仰。“手中拿着被掠文物、嘴里振振有词实施敲诈的人,根本就不配做一名收藏者。”

法国媒体:拍卖对于中国是“双重国耻”

法国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民众对于拍卖圆明园被劫文物的愤怒情绪,法国《解放报》称对于中国来说,公然拍卖被劫文物是“双重国耻”。《解放报》一篇由其驻京记者撰写的文章称,在中国有强大的声音认为,当初铜兽首被掠夺已经是国耻,任由这些被掠夺的中国文物在法国被公然拍卖,就是“双重国耻”,因此中国才会有越来越高涨的要求阻止拍卖、甚至有要求归还铜兽首的声音。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来源:三晋都市报)

圆明园兽首

2月23日傍晚,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法庭作出裁决,驳回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19日提出的关于要求停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的诉讼请求。消息引发了中国民众的热议。国人表示,坚决反对圆明园文物进入拍卖程序,通过拍卖回购战争劫掠文物,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

1860年,英法联军掠走了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到现在,有5件已经回归,另外5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一直不知所踪,鼠首和兔首铜像极有可能是最后的两件。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