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书中的元首称谓
高自标置的匈奴与突厥
所谓国书,是指由甲国国君署名致书,交由使节传达给乙国国君。乙国国君收受国书后,答书致意,交由使节带回转呈甲国国君。国君为一国之首,在对外关系上即代表着国家,因此,由国君署名致书他国国君时,彼我的称谓即牵涉到两国间外交关系的定位。
汉文帝时,遣使匈奴所致送的国书中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汉朝君主自称皇帝,称匈奴则为大单于,此二种头衔乃双方各自认定的称呼,因此,汉朝国书可说是遵循了对等往来的原则。不过,匈奴的老上稽粥单于在汉降臣中行说的煽惑下,回致汉朝国书时却倨傲其辞地说:“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史记·匈奴列传》)以“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加于匈奴大单于之前,自抬身价,明显地逾越了对等的界线。
无独有偶,隋文帝时,突厥与隋之间的国书也发生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突厥因内部纷乱,对外数为隋所败,沙钵略可汗向隋请和求援。一开始,在致隋的国书中,沙钵略说:“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其中从天生、天下贤圣天子二语,显然犯了大隋天子的忌讳,因此,隋文帝答书时将称谓改为:“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俱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隋书·北狄传》)
沙钵略可汗的本名为摄图,即位后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始波罗为勇健的意思(《通典·北狄四》),其发音与沙钵略相近,隋以沙钵略易替始波罗,疑两者乃同词异译。
沙钵略可汗后来向隋称藩,原本的国书变为上表,称谓也随之改变为:“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此中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略有异文,可暂不论,重点是沙钵略称臣,并具名为摄图,乃是以臣子上表于皇帝的格式,显示隋与突厥已从两国对等,转变为君臣上下的关系。
除了上述的匈奴和突厥外,四方诸国也有因致书无礼而被中国天子拒斥的,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倭国。隋大业三年(607),倭王遣使致送的国书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蛮夷之国竟敢与中国天子半分天下,平等对称,炀帝看了很不高兴,对鸿胪卿下令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隋书·东夷·倭国》)
敌对中释出消融彼我的善意
南北朝时,中国处于两大政权分裂对峙的状态,双方私下虽然相互以索虏和岛夷讥称对方,或贬斥对方是伪政权;然而,当南北通和,遣使交聘往来时,彼此的国交关系却是对等的。南朝与北朝在外交上相互承认为匹敌之国,在接待交聘使节的规格上,比其它的藩国使者来得高,国书的称谓上也是遵循敌国之礼,两国国君是处于对等的地位。传世的北魏太武帝《与宋主书》因颇有删节,已看不到书首的称谓语及书末的署名,但从内文里常见之彼我、彼此对举的用法,如“我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障也?”其中“彼”是指宋文帝,“我”则是北魏太武帝的自称,可知双方是立于对等的地位在对话。
这种彼、我相对的用语,在梁与东魏通和时仍被使用,国书中常写着:“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其后,梁武帝去掉了“彼”字,只自称“此”,以表示不见外的意思。东魏在回报国书时,又将“此”去掉,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进一步消弭了“彼”和“此”在字面上所产生的对立感。这个套语后来也被梁朝采用,成为南北国书往来依循的体式。
不过,这种良善的互动关系,在陈后主时却被糟蹋了。隋文帝篡北周后,大举兴兵攻打南朝,听闻陈宣帝去世,立即班师回朝,并遣使吊唁。在国书末尾,隋文帝以敌国之礼署名杨坚顿首,陈后主的答书却倨傲地说:“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南史·陈本纪》)
无礼之处不在于彼、此的对举,而是“统内如宜”与“宇宙清泰”之间的境界落差。“统内”所指的疆域远不如“宇宙”来得辽阔,“如宜”的治绩也无法望政治“清泰”的项背。这事惹得隋文帝相当不高兴,底下的臣子认为君主受到侮辱,纷纷上表请求出兵征讨。陈后主徒逞笔墨之快,却未料到反而加速了亡国的脚步。
国书称谓中的强势与弱势
中原王朝一向以上国自居,视四方诸国为蛮夷之邦,诸国遣使朝贡的国书中若卑辞奉承,满足上国平绥四海、协和万邦的虚荣心,中国往往予以嘉勉受纳。例如北魏神龟年间(518~520),波斯遣使到中国,在国书中说:“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敬拜。”(《魏书-西域传》)
波斯国王居和多(推测是KavadⅠ,488~496、498~531年在位)崇奉北魏皇帝是大国天子,天命所锺,并祝愿国祚长远,其下由国王具名,附以“千万敬拜”的礼告敬辞,明显地降低自己的姿态。波斯遣使的恭顺态度受到北魏的嘉纳,此后得以常遣使节到北魏朝献。
国书中的称谓,一般是由两国互动、协议而达成共识,当两国处于敌对竞争的态势,称谓因涉及国家的主权与地位,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冲突。然而,对于地处偏远的小国,只要他们愿意卑辞称藩进贡,尽管用了一些当地性的、宗教性的词语称呼中国天子,似乎也不致引起争议。
例如南朝宋时,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奉表称宋帝为“常胜天子陛下”(《宋书·夷蛮传》),并将他比附为佛教的大悲救世主,五体礼敬,稽首问讯。其它各式各样的称法如下:宋国大主大吉天子足下、大宋扬州大国大吉天子、谨白大宋明主。宋朝时,于阗国的国书也很特别:“于阗国偻罗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外国传》)
在长长的称谓中,完全没有点出宋朝皇帝或天子,而是以较为素朴的概念作称呼,如田地主、大官家,有趣的是,竟还向宋朝皇帝攀姻亲关系,叫了一声“汉家阿舅”。四方夷国遣使来朝,只要态度恭顺,泱泱大国的天子对这些特异称谓也就不多计较了。
宋朝时,宋、金之间的外交关系数变,在双方的国书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初时,双方为对等敌国,国书的起首为“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或“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大金吊伐录校补》)。钦宗时,由于金、宋之间为伯侄关系,因此,国书中便见“侄大宋皇帝桓谨致书于伯大金皇帝阙下”,“桓”为钦宗的名字,作为晚辈,连皇帝名讳都须附上了。最后,钦宗向金国投降,降表中一开始即称“臣桓言”,末尾则是“天会四年十二月日,大宋皇帝臣赵桓上表”,连纪年都改奉金国的正朔,实道尽亡国之君的无奈与悲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