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能卖近万元 绵竹年画发力收藏市场
《老鼠嫁女》、《三猴烫猪》、《迎春图》这些耳熟能详的年画均来自中国年画之乡———绵竹。自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绵竹年画这个传统文化瑰宝的命运也引起了世人关注。近日,记者了解到从废墟中走出的绵竹年画在市场上红红火火,走精品路线打入收藏市场,成为了一些藏家的佳选。
两幅年画卖了1.6万
半个月前,当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还在吃午饭时,4个陌生人的到来打破了画院的平静。这几位江苏客商都是参加四川震后援建的企业家,他们一路询问着找到了这里,要求购买几幅绵竹年画。
“这些客人对绵竹年画的淳朴画风和鲜明的民间特色非常感兴趣,他们没有挑选蜀绣年画,也没有看上工艺较普通的木刻年画,只看中了更精致的工笔年画《三星高照》。”江绪奎说,这些江苏客商当场表示购买6幅。
由江绪奎26岁的女儿江淼创作的《三星高照》系列一共19幅,在创作时曾多画了两幅。尽管客商给出的价格比较高,但在最后关头江绪奎还是动了“惜售”之心,只是以1.6万元的价格卖出了多余的两幅年画。
同样的场景也于近日上演,在诗婢家美术馆举办的一场绵竹年画展销会上,就有一位香港客商花费数万元买下多件年画作品,其中的《寿》和《吉祥如意》年画价格都在数千元。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传承绵竹年画精神的侯世武、陈兴财、李芳福等老艺人的作品,市场价格通常都在千元以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年画在收藏市场仍属小众,但明清时代雕刻精细的古木刻版年画、建国后“新年画运动”时涌现出的名家作品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标价过万元,而一些年画名家的作品也值得收藏。
绵竹年画名声在外
相比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这几大年画之乡,绵竹年画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墨线版印出人物轮廓之后,余下的都由画师着色而成。相比其他三地的套色印刷,手工着色的程序更为繁复,因而绵竹年画整体呈现一种画师手绘之美。
千百年来,中国的年画都是老百姓用来增添节日喜庆之物,由于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因此年画一直不被文人雅士重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代表了最原生态的中国民间文化的年画,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直吸引着海外的收藏目光。
“现在工坊里的年画很少出门销售,全都是一些收藏机构和藏家在购买。少的时候一年能卖几千张,多的时候可以卖到上万张,”绵竹年画北派传人李芳福告诉记者,由于制作年画的人手有限,而年画又供不应求,因此工坊里近两、三年来都没有雕刻新的木版,一直在沿用几十年来留下来的老木版。目前,绵竹年画已经走出了四川甚至国门,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等地。
绵竹年画面临创新瓶颈
老艺人之后的绵竹年画之路该怎么走?这种隐忧已在绵竹年画界蔓延。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年画制作者都面临着困局———他们在年画大众化和精品化的道路上进退两难。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和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年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千百年以来支撑年画发展的都是民间购买力。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带来的众多精美印刷品奔涌进入市场,最便宜也要数十元的绵竹手绘年画在价格上很难对抗,因此也面临着低端用户的严重流失。
而走精品路线同样面临问题。目前绵竹年画所用的印版大都是从明清、近代流传下来的造型,现在艺人进行自主创新的新样式非常少。
“绵竹年画并不缺名气,也不缺群众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艺人只会上色而不会开发新的年画造型,这使得年画制作成了一门手艺活。”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告诉记者,只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绵竹年画才能在新千年里再次焕发光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