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苏获自创“麻绣” 将刺绣与油画结合

从小喜欢绘画的苏获,在历经篮球教练、国家干部、商人等多种身份后,依然钟情湘绣。画家“不安分”的灵魂让他不断对湘绣作各种改革尝试:变湘绣“以刺为主、以画为辅”的“绣画”传统为完全颠倒的“画绣”;变注重针法技艺的刺绣传统为针法无定势,不以针法论高低;变花鸟虫草的传统题材为当代人物肖像、世界名画。与此同时,他还成功地把西方油画与传统湘绣融为一体,创造出以浏阳“夏布”为底、以麻为线的现代“麻绣”。
刺绣与油画结合
展览厅里,苏获安静地坐在角落打底稿,与周围的热闹形成强烈对比。也许,他的安静,与他对湘绣“颠覆式”的改革有关。在湘绣的道路上,苏获形影孤单,曾经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油画一直是苏获心头之爱。从事湘绣后,一直把大量精力放在如何结合油画与湘绣之上。油画有很明显的特色:立体感、光感、质感和空间感都很强,色彩鲜艳。但油画这些特色,用针线来表现就难度很大。为了更好地表现光线和色彩,一般的丝线只有七八个色阶,苏获就买了坯线染了二三十多个色阶,更多时候他用线来调色,使油画的立体感、空间感、光感和质感在绣品中和谐地融于一体。
《金鞭溪》是苏获得意之作,绣品上漫过麻石的水流,苏获先绣石头绦红的底子,再加一层淡紫色,将水的透明,石的光滑生动展现。因为他懂得天空的蓝、树的绿反射到石头上,通过水的反光就会变成淡紫色。动静、冷暖、虚实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水光山色的明丽景致便耀眼于丝绸上。绣品完成后,苏获爱不释手。
筹办展览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认为,苏获的油画绣品画面准确的透视比例,令人遐想的景深空间,透过层次丰富的色彩塑造的光感物像让人沉醉。那针法缜密细腻、画绣难分的精巧绣艺使人叹为观止。
麻线夏布绣作品
在思维、工艺创新的同时,苏获又琢磨著进行湘绣原材料的创新。俗语说“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苏获偏要用“夏布”与麻线结合起来进行刺绣,更亲自跑到浏阳去买“夏布”。同行笑指苏获“异想天开”,连妻子都不支持他。
“夏布”买回后,苏获才发现要真正实践确实不易。在麻布上打底稿只能画轮廓,而且麻线很粗,刺绣过程中很易伤手,很多绣女都不愿意用麻线刺绣。
题材也是个问题。苏获觉得,麻的本色,与黑人的体貌较为相近,他决定从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半身肖像开始尝试。为了表现安南的鬈发,他尝试采用以前只用在花蕊上的“打子”针法,让一头鬈发有蓬松而逼真感觉。然后按人物面部骨骼和肌肉的解剖结构,调整针法走向,眼睛、嘴角更是费了许多工夫琢磨如何走针。
五年构思,一年刺绣,边绣边改,《安南像》终于完成,成为苏获的现代麻绣代表作。麻布上的安南,眼光深邃而安详,嘴角坚毅,坚强的意志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拟赴美日港台巡展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制作粗糙或虚高炒作的品种应声而下。然而苏获的绣品逆市而上,今年向他订购的作品比往年多,既有东南亚华人,也有内地收藏家。一幅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奖中获金奖的《爱因斯坦》,一名马来西亚藏家开价一万英镑,苏获仍舍不得出手。
面对市场的种种诱惑,苏获坚持走精品市场路线。他的“绣花园”,虽然有二十多位心灵手巧的绣工,但每年只能绣作三十幅左右的作品,大部分绣作时间都在四个月以上,其中极品系列的绣作时间普遍超过八个月。
苏获一直有个宣传中国刺绣的环球之梦,如今他的作品在美国、日本,香港与台湾地区都受欢迎,苏获计划带著自己的绣品先从这几处展开环球之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