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献“良方”
夫余王国城池、高句丽北疆要塞、辽金元堡寨、乌拉古城及明清船厂等遗迹,构成了吉林市庞大的古文化群落。丰富的历史遗存,给这座清王朝时就享有“龙兴之地”美誉的城邑平添了许多神奇与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蕴,保留着这座城市的古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1994年,吉林市以绝对的优势荣获了国务院授予的“历史文化名城”桂冠。
十几年来,虽然吉林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名城”保护方面,却与国内同获此项殊荣的兄弟城市相差甚远。盲目地追求城市发展而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许多珍贵历史遗存遭受破坏甚至消亡。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这对矛盾,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双赢,是吉林市政协多年来一直探讨的挑战性课题。为抢救该市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近日,吉林市政协再次召集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部分政协委员、文物专家、史学工作者参加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组织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给城市“会诊”———对城市建设和“名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查找“病灶”,对症“开方”。
与会专家学者呼吁:吉林市作为2200年前东北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臣服于西汉王朝的“夫余王国”)所在地,拥有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其中许多史迹已属于“国宝”级文物,如再不及时进行抢救和保护,势必会给后人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专家们认为:历史文化不仅是城市的生命之源,也是彰显城市个性、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王牌。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该市“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没有形成保护意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史迹惨遭蚕食和破坏,导致文化信息不断消亡。二是保护力度不够。没有相关规范,对一些人为的破坏行径无所适从、无章可循。三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缺乏研究和整合。吉林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多样,既有大量的考古文化资源,也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更有奇异的边塞文化特色,如若对其加以开发和整合,不仅可以彰显城市个性,更能增加城市之魅力。四是政府资金投入匮乏,令文保工作难有作为。五是人才储备不足,高素质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六是学术、研究活动陷入瘫痪境地。一些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为此专家学者们建议:一要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保护规划和中长远发展目标,以利于“名城”建设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二要及时挖掘和抢救那些濒临消亡的历史遗存,让吉林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三要对一些亟待整修的文物进行修缮,使其昔日容颜再现。四要出台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保护“名城”提供法律支持。五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提供财力保障。六要与地方高校联姻,积极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确保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七要恢复历史学会、满族研究会等一些学术团体、研究机构,活跃学术研讨氛围,形成自己的学术文化风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引起了该市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省市数家新闻媒体竞相对此进行了报道。会后,中共吉林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听取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副书记陈福表示:市委常委会议及市政府常务会议一定认真研究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把“名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将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总体规划,出台《吉林市历史文物保护条例》,恢复学术研究及历史陈列,积极营造全市“人人关心城市建设、共同塑造城市新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戮力实现吉林市“变快走为快跑”的宏伟目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