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文物普查让千古文物重揭历史神秘面纱

浙江省绍兴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对全县19个镇街的野外普查工作即将进入尾声。在普查中,普查队员根据历史性、艺术性、完整性、规模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自然村普查覆盖率达到100%。同时,结合各镇文物分布特点,有重点地走访、调查,收获较大。已调查登记文物史迹2408处,其中古遗址123处、古墓葬55处、古建筑2063处、石窟寺及石刻5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0处、其他22处。目前三支普查队正在安昌镇、平水镇和柯桥街道进行全面普查,计划于在年底前完成全县19个镇(街道)的野外普查工作。
最令文物普查队员兴奋地是,在此次野外地毯式普查中,发现并登记了大量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文物上起商周,下迄近现代,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种类丰富,其中不少还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许多重量级的文物在尘封了千年之后又被重新揭开了厚重的历史面纱。
古大木桥 位于绍兴县孙端镇镇域边沿的吴融村,是唐代进士、诗人吴子华的故里。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内有一座叫“古大木桥”的石梁桥,以优美的造型、完好的结构而深受当地老百姓称道。古大木桥,位于村内融洽自然村东河岸,系三跨梁式平桥,具体始建年代有待进一步探究;其原为木桥,清咸丰四年(1854年),村民钟荣禄拆木桥建石桥,桥木栏杆仍保留;后因天长日久,木栏不断损坏倒塌,民国十四年(1925年),村民钟志亢将桥面木栏杆全部改为石栏杆,然桥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从东侧桥栏板上刻的文字资料得到证实:“先荣禄公於咸丰四年改建斯桥以木为栏不时倾圮今易以石图久远也 民国十四年岁次己丑十月吉旦里人钟志亢”。
古大木桥南北走向,横跨吴融村横江,四周环境优美,民居集中,历来是连接横江两岸民居重要的交通通道。桥面由三拼石梁铺设而成,其中中间一跨桥面东西两拼桥梁石及两侧栏板侧面均阴刻“古大木桥”字样。桥墩均用三块条石竖向并列砌作,这种做法,可以杀水势,以减少流水对桥身的冲击,设计比较科学;同时其上方各置长系石一块,以承托桥面石梁板及栏杆。南北桥堍均用条石错缝叠砌,并均设踏跺,其中南端设十级,北端踏跺分两层,第一层设三级,第二层踏跺为东西向落坡,呈“马鞍形”,各七级。该桥跨度大,现状结构坚固、保存完整,是古石梁桥中的特例,对研究绍兴桥梁史起着较大的作用。
隐南禅寺 位于绍兴县孙端镇许家埭村碧波潭自然村 “碧波潭”的北岸边,据《康熙会稽志》载:“碧波潭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数十余里。”古时此潭广且深,多鲤鱼,岸边村落因潭而名。相传,“追鱼”的故事源出于此,传说中的鲤鱼精修成正果后化为人身,名金牡丹,今村域众多金姓,据传皆为其后裔。
隐南禅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民间传说,是一位辞职回故里的姓金的师爷捐田献款,和一位法号为“隐南”的和尚化缘募资,一起建造了该寺。寺院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曾作过修缮,从现状建筑风格判断,为清中期建筑。其座北朝南,分前后二进,中隔天井,总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前大殿,面阔三开间,明间设三关六扇大门、佛座,供奉弥勒佛、韦陀菩萨;第二进为后大殿,面阔也为三开间,建筑后半架设佛座,供奉如来佛祖、观世音及地藏王等菩萨,明间梁架四柱五架抬梁式,前后单步,东西次间前后步同明间,设中柱,同时中柱上刻有“嘉庆二十二年吉旦立”、“冯门马氏敬助”等字样;前后大殿间东侧为围墙,围墙上嵌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捐田袱祭”石碑一方,东湖石质,西侧设六开间厢房,为平屋,平时供香客居住。隐南禅寺现为绍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认定的佛教保留场所,现状建筑构架保存较好,建筑用材比较粗壮,应该说是一处蛮具有历史内涵的古庙宇建筑。
宝庆堂台门 位于平水镇黄壤坞村。它东瞰塘子岗,南依岗前山,西与西娄坞山遥相对望。潺潺山溪穿村而过,汇入会稽湖。这里山野风光无限,村民翠拥而居。宝庆堂台门坐南朝北,晚清四合院式硬山建筑,由门厅、正屋和侧厢组成。门厅三开间,双层重檐,梁架均为穿斗式,八檩五柱带双步前廊,牛腿、雀替和花窗雕刻精美。明间外侧置主门斗,建筑考究,门眉书“敦厚崇礼”四字。门前置石阶六级。次间外墙均置一透雕石花窗,图饰分别为凤和鹿。侧厢五开间,双层重檐,梁架均为穿斗式,七檩五柱带单步前廊。前廊北端均置一精美门斗,体量稍小,与主门斗呈“一”字形排列,气势非凡。南端与正屋间有过廊相通。正屋七开间,双层重檐,梁架均为穿斗式,九檩六柱带双步前廊,木雕亦精细入微。正屋西南外墙拐角有方塘两口,引山泉而筑,常年不涸。
据传,宝庆堂台门原主人系李氏族人,显祖为南宋名将李显忠,由陇西迁入。台门主人不涉官场,靠制造鹿鸣纸发迹。宝庆堂台门保存完整,建筑考究,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是江南民居的精品,具有较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叶家山古村落 建于夏履镇双叶村海拔400余米的叶家山顶,自宋南颖太守叶石令移居于此,叶姓一直在此地繁衍生息,留下了较为可观的文物遗迹,有以鼓楼和下七间为代表的民居建筑、以生产鹿鸣纸的作坊遗址、就地取材的一字岗采石塘遗址等各类文物遗迹达数十处,且由于破坏较少,至今保存现状较好。建议推荐为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区。
灵峰寺 坐落于杨汛桥镇芝塘湖村芝湖自然村海拔300余米的大尖山顶。明代建筑。寺原为前后三进,现存第三进为原藏经楼,保存基本完整,三开间,明间五架抬梁,左右次间穿斗式,前带廊,左右两侧厢房。原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北侧立有大明隆庆三年“灵峰院”记碑一通,记述灵峰寺的历史沿革。藏经楼前右侧有沁心泉,清澈可鉴。寺周有清代灵峰寺和尚墓葬及墓塔多处,山顶有明清时期采石塘遗址,因地制宜为灵峰寺及和尚墓葬提供石材。明代建筑的寺庙、乾隆年间的墓塔以及明隆庆三年的石刻碑记,保存完整,价值巨大,是一处绍兴县境内留存至今较为少见的庙宇建筑。
牛角尖山石室土墩墓 位于杨汛桥镇江桃村江塘自然村牛角尖山顶,海拔225米。墓呈长条形,南北向,地面封土隆起明显,四周围有石砌护坎,排列整齐。土墩周围有众多巨石耸立,疑似多道护坎,系人工有意堆放而成。石坎上原覆盖封土,现已部分流失。据现场考察,该墓南北长约20米,封土高2米,为商周时期典型的石室土墩墓,且保存完好,未经盗掘,极具历史与研究价值,结合自山坡而下的念亩头、天成庵扩建工地出土的石斧和印纹陶片、山脚下的寺前山遗址综合分析,其价值就尤为凸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