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学术讲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讲坛现场

2008年12月11日早上9时30分,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学术讲坛在深圳画院二楼演讲厅开幕,中日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院校学生等共60多人参加。由著名艺术批评家皮道坚老师担任学术主持。整场论坛围绕着“当代艺术与东方因素”的主题展开,分别由以下五位专家讲演。

岩城见一《日本当代艺术与水墨画》

岩城见一是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馆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近代德国哲学、美学。今天他讲演的题目是《日本当代艺术与水墨》,主要讲述了日本文化是融合了众多外来文化的杂交文化,并且通过这次展览的水墨画来看日本杂交文化的形成过程。第一章讲述的是日本水墨画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其中宋末元初的牧欲画的《潇湘八景》图给日本水墨画带来深刻影响,甚至因此产生了日本的本土八景;第二章的主题是近代日本水墨画,他列举了日本多位水墨画家:富岡铁斎、田村宋立、竹内栖鳯、须田或太郎等,还提出被世人遗忘的水墨画的画之六法及水墨画技法;第三章是关于日本现代艺术与水墨画,他一一向大家讲解了此次参加画展的作品思路,同时也探讨了日本现代艺术与水墨画之间的关系。

谷川雅夫《漫谈当代日本书法现象》

谷川雅夫是日本书法理论家,他这次主要通过介绍日本当代书法四人:井上有一、木神莫山、相田、石川九杨向大家讲述当代书法的现象。其中日本当代书法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摒弃模仿,主张独立、自由的书法表现。从作品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书法家的个性,简洁明快,意见难忘。他就评论这几位书法家的独创性时,阐明了他们都是以书法为核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并得到了社会的任何和支持。但是吧这些作品放到历史层面上去审视的时候,这些作品还是欠缺一些厚重感。书法并无与同时代一同发展进步,而是在退步。

谷川雅夫先生还与大家谈日本的书法现状,也是为了消除书法表现的地域性的隔阂,进而讨论在亚洲范围内的书法存在及其发展。

王家骥《形·意·质·韵——东亚当代水墨艺术新貌》

王家骥是台湾独立艺术策展人,他这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阐释他对东亚当代水墨新貌的理解:一、当代水墨艺术的“后历史情境”;二、观念之形;三、笔墨之质;四、传统化的新意;五、笔墨的抽象意趣和韵致;六、水墨的新表现主意;七、水墨艺术的当代表现与未来想象;八、后画论时代的当代水墨艺术。

水墨画是东亚地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传统与历史。在西方现代的风潮席卷东方之前,水墨绘画始终占据东亚艺术史的主流位置。随着东方受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越深,水墨绘画在现代以至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影响力明显下降。水墨绘画长期以来属于高雅艺术传统,反映了以品味为主的审美文化,使得水墨绘画在回应现实生活的议题中较为特别。造就了一种封闭的视觉语言系统。我们期待其积极走出传统的怪圈,与现实对话,结合当代的生活与文化,走出属于自己的当代面貌。

吕澎《中国画问题》

吕澎是中国国内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他这次主要以《中国画问题》展开他的论题。中国画是一种书写形式、绘画形式、文学形式、美术形式、艺术形式、文化形式、文明形式,她传达特殊的气质,表述特殊的心理、提示特殊的情绪;她超越现实主义的追问,回避唯物反映论的课题,躲开经验与实证主义的科学,逃离工具主义的目的,总之,她放弃任何实用与经验层面的问题,她甚至不去担心在人类文明的未来冲突中的胜败与得失,她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消失自己,即便前面一片凄迷的烟云,她也继续身陷其中,直至她不能感知自己。中国画的这些特征,正是成就中国画的那些思想与观念的结果,由历史形成的一种“恒定的气质”是中国画继续存在的基本价值。为了继续保留这样的价值,中国画仅仅需要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与法制的力量给予支持。中国画家知道:经验主义的科学可以改变物质世界,民主的政治可以让人们心平气和地面对所有民族的文化问题,有了这个基础,中国画的生命不用过分担心,因为,中国画仅仅是今天人类的文明中的一种形态,她没有准备去替代任何其他的文明形态。

高名潞《意论派——与分离和替代原理不同的综合艺术理论》

高名潞是中国国内知名艺术批评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他围绕中国古代艺术的三个范畴【一、理(封象);二、识(字象)三、形(形象)】;西方现在艺术的三个范畴【一、抽象(再现理念);二、观念(质询艺术本体);三、写实(模拟可视现实)】这两大论点对他的论题进行阐述他的论题《意论派——与分离和替代原理不同的综合艺术理论》。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