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发现珍贵换粮酒票:功用特殊存世不超6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23日,怀宁县稼仙米业集团公司职工江用虎在整理过去的文档时,意外发现了两枚珍贵的换粮酒票。据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金晓春介绍,这种换粮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功用非常特殊,且存世不超过6个月时间,目前馆藏还是空白,市场上也未发现,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被发现的换粮酒票纸质比较粗糙,蜡纸刻印,横式单幅,规格为5.2×3.4厘米,上有“怀宁城关粮站酒票”字样,中为数量,下为“一九六二年二月底有效”,面额所见有四两、半斤、一斤、二斤、三斤等。相关资料显示,当时的换粮标准是这样规定的:一斤60°白酒可交换小麦、黄豆4斤,红粮、玉米4.5斤,大麦、山芋干6斤,其他粮食5斤,酒和粮均各计各价。

至于换粮酒票产生的特殊背景,金晓春介绍说,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连续3年遭受了严重困难,国家粮食库存急剧下降,这给粮食分配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1961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工业品换粮业务,国家收购计划内粮食,凭售粮凭证与生产大队结算任务,同时发给工业品专用票收购计划外余粮,开给工业品换粮凭证。安徽根据本省农村生活习俗,在丰收地区开展以酒换粮业务,除当时国有酒厂外,要求粮食部门自己创办酒厂,利用地脚粮、粮食加工副产品、芋干和大麦等进行酿酒。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怀宁县粮食局先后在城关、高河、月山、江镇、小市粮站新办了5家酒厂,以兑换主粮和细粮来充实库存。换粮酒票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1962年之后,我国的粮食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怀宁县粮办酒厂即行停产,酒票也随之结束了其特殊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说,从1961年9月到1962年2月,怀宁县换粮酒票存世不超过半年时间。”金晓春补充道:“不过这种换粮酒票对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是新中国粮食史上一段真实写照,流传今日,确属不易,十分珍贵。”图为怀宁县换粮酒票票样。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