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博物馆神奇雕塑展现大漠风情

东汉的木雕独角兽、清瘦的魏晋南北朝女佣、丰腴的唐代贵妇人,还有汉代皇帝“尊老养老”赐给70岁老人的“鸠杖”……106件甘肃出土的古丝绸之路雕塑文物,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昨天首次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公开亮相。这个题为《大漠神韵——丝绸之路古代雕塑展》将持续到2009年1月12日。
神奇:逾千年木雕不朽
木马、木狗、木鸡、木鹤、木鸽,甚至是木虎,记者面前的各式动物木制雕塑栩栩如生,令人称奇的其中一些木制件虽历经数千年依然色彩如新。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张立胜说,千年不朽的木雕奥妙在于西北干旱气候。甘肃武威位于祁连山脚下,土质干燥,年降雨量少,使得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木雕保存完好。
“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产生了殉葬制度,并在中国商代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张立胜介绍,随着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杀殉丧葬的残酷习俗有了改变,开始以俑代替活人殉葬,成为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消亡绝迹,延续了数千年。
有趣的是,汉代车舆的构造精巧而复杂,在车舆的设计上体现出阴阳五行的观念。汉墓中的木轺车就是依天圆地方的观念制作的。车上的圆伞盖象征上方的天,车舆的方基座法式取于地之方。轺车是四面敞开的车,喻指坐于车中的官吏要上观天,下察地,协和天地与四方。
陶俑:人物动物形态多变
明器艺术的黄金时代是在唐代,明器中的俑类制品更为出色。由于已经掌握了更熟练的写实能力,并继承了自汉代以来的传统,陶俑表现的范围和表现的能力都加强了。
记者看到,唐代陶制的人像中就有武士(将官和士兵)、文官、妇女、小儿、乐舞人、仆奴、胡人等多种形象,其中特别以妇女和乐舞人数量最大,姿态及装扮的变化最多,动物中有马、牛、狮子、骆驼、鸡、鸭等,神怪的形象有可以御鬼的镇墓俑—“魌头”。这些文物形象地记录了唐代三百年间王公贵族的豪华腐朽生活,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经济情况和风俗习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