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道——刘永刚作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海报

中国当代雕塑家系列展:

破立之道——刘永刚作品展

展 期: 2008.11.8—2008.11.27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区

中国雕塑学会沙龙

参展艺术家:刘永刚

开放时间:每日10:00—18:00,(周二至周日)

由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破立之道——刘永刚作品展》将于11月8日下午3时在798艺术区中国雕塑学会沙龙开幕。本次展览是中国当代雕塑家系列展之一,共展出刘永刚《爱拥》、《站立的文字》系列作品近百件。展览不仅为我们呈现出艺术家敢于挣脱陈规,在大破中求大立的艺术勇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脉的追寻已成为艺术界,尤其是留洋艺术家确立自身面貌的优先选择。

刘永刚出生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的根河,大漠草原的浑厚壮阔造就了他旺盛的精力与不屈的性格,也因此诞生出数量众多的作品和不断变换的艺术风格。早年的一幅《北萨拉的牧羊女》让年轻的刘永刚在艺术圈崭露头角,但他的脚步并未就此停留,而是放弃了已有成绩,只身前往德国去开启一段别样的艺术旅程。从学院派到表现主义,从绘画到雕塑,从东方到西方又回归故地,刘永刚不断地超越自我局限,以求打通不同文化语境与艺术门类的藩篱。终于,他找到一条艺术本源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道路:被再造的古老文字从平面中挺立起来,成为了凝固力量的空间造型。这些由甲骨文、金文、蒙文、藏文演变而来的“字碑”形象,令人感受到纪念碑似的庄严,而单体形象重复排列的规模效应,又使人不禁联想起兵马俑的蔚然大观。

刘永刚的创作在对传统理念的重新解读中,表达着对当代文化的思考。他以可识别的文字为源泉,创造出“不可识别”的艺术样式。作品在过滤文化属性之后,打破了文字平面化的束缚,有效地进入空间,通过笔画的搭配和立体组合,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形态。在这里,新的视觉内涵以及象征性意义被发掘与彰显,而“站立”与“爱拥” 的主题又使抽象的形具象起来。虽然掌握了中西两种言说方式,但刘永刚并没有肤浅地将德国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做简单的嫁接,而是在对文化内涵的发掘中,在浩繁多样的资源中找到了合适的元素,并将其转换为个性化的艺术语言。那,就是载寓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字符号。这不是以民族主义来对抗文化全球化,也不是以流行的中国样式去满足西方人的文化猎奇,而是在具备了打通中西两种文化的能力后,于当代艺术的潮流中找到了自身与世界对话的立足点,是民族情感驱使下的文化自觉。在日益浮躁的艺术界,刘永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使命,不跟风、不盲从,以敢破敢立的胆识与气度不断变革、创新。对他而言,“破”的不仅是古今,还有中西;“立”的不仅在平面,更在空间。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