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圆明园文物毫无意义
法国将于明年2月拍卖被掠夺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中国文化官员对这次拍卖计划表示愤怒,是因为他们要求返还的主张遭到拒绝;普通公民表示愤怒,是因为法新社报道说90%的中国网民认为中国应该索回这两件文物;中国抢救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表示愤怒,是认为卖方的报价“无异于打劫”。方方面面终于感到愤怒了,肯定是一件好事。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文物局反对“用中国的钱”回购“中国自己的东西”,笔者深表认同,虽然自己早就持有这种观点,但由权威人士表态腰杆才壮些。就算我们有钱,我们买得过来吗?国家因为积贫积弱而被列强掠去的国宝数得清吗?那些“不肖前人”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慷慨“卖”与他人的国宝数得清吗?数不清,买不胜买!就圆明园的兽首回归而言,如果回归,也应当是一种体面的回归。所谓体面的,也就是当年的侵略者怎么抢去的,再怎么送回来。当然,我们谁都知道这在今天无异于与虎谋皮,然而除此之外,它们的回归就没有丝毫意义。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把它们买回来干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吗?偌大一个遗址还在,如果我们真的打算记取耻辱,足够了,无需再添加它们几个来佐证。何况,在英法联军的“火劫”之后,圆明园还经受了我们自己干出来的“石劫”、“木劫”、“土劫”,如今,百孔千疮的那个园子早就与它们不堪匹配了。先前已经回归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都在哪里?如果同样是躲在保险箱里,则在此地与在彼地,在我们的人手里还是在他们的人手里,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尽管诸如猴首铜像右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枪托砸击的明显凹痕,但它早就摆脱了耻辱的化身,而变成了价值多少万元的宝贝,令那些提起孔方兄就瞳孔放大的人啧啧称奇而已。
一则资料说,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了数千件文物;197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索回了一批在人种学上极有价值的文物;1980年,伊拉克向法国索回了《巴比伦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的部分;2002年1月26日,埃及向德国索回了一具3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法老金棺棺盒。2002年5月27日,对归还文物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大英博物馆终于同意,将与希腊就归还世界闻名的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举行谈判。在我国,2005年,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英军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的天津塘沽大钟也终于体面地回归天津。对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我们还是保持追索的权利吧,能否索回是一回事;是否在努力争取、努力到了什么程度则是另一回事!
我想,无论圆明园这几件兽首流落到哪里,其中国文物的性质不会变,其所承载的英法联军掠夺中国的性质不会变,其所铭刻的圆明园耻辱印记不会变。如果以拍得的方式达成它们的回归,除了说明我们手上有了几个钱,什么也说明不了。那么,回归不回归,就实在没有什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