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如何看待“申遗热”?

鲜为人知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等古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身价陡增。“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一张在国际上畅通无阻的“世界名片”。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作为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难以估算。于是,各地蜂拥而起,都对申报“世界遗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少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申报,更多的地方则是跃跃欲试,这股热潮方兴未艾。

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1年底作出决定:全世界每年入选项目提名为30个,每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有一处入选。突变的风云,使中国“申遗”高歌猛进的态势戛然而止,后备大军不得不在独木桥前耐心等待。尽管去年7月在苏州举行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已决定修正“凯恩斯决议”,将“一国一年一项”的规定,修改为“一国一年一项自然遗产一项文化遗产”,提名总数也增至45个。但中国申遗大队还是排得很长。

那么,“申遗热”是否应该降温?“‘申报热’绝对是件好事情。”罗哲文先生对笔者说道。他认为,这至少表明了我国人民,我们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锦绣河山的认识水平在提高,对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也在提高。就拿杭州西湖来说,原来对它的价值认识不够,出现偏差,产生乱搭乱建的情况,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环境甚至遗产本身都遭到了破坏。现在要申报世界遗产了,那么不仅要对遗产本身的价值有深入的认识,还要把保护管理水平跟上去,要与世界管理水平接轨,这难道不是件好事情么?杭州西湖早已列入了申报的预备名单,如果早申报,可能早就通过了。现在为时稍晚,难度就大了。因为大家的认识都提高了,竞争多了。但是由于对认识的提高,对保护管理的重视,有了竞争,无疑是很大的促进。正如杭州市领导人所言,困难大了,也要力争,重要的是要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把祖先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存好。所以说,绝对是件好事情。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同样出现世界遗产“申报热”的情况。整个世界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的情况,与我国大致相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对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各有不同,或出于发展需要,或出于民族国家的自尊等,但要将自己国家的宝中之宝作为世界遗产,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心和保护,这一点是普遍认同的。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