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艺术的烧烙痕迹

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便出现烙有竹、梅的筷子,在对外艺术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据史料记载,汉光武帝曾将烙画列为贡品。其后几经兴衰,近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欣赏品味也得到升画内容上由传统的竹、梅、羽毛生活用品之点缀发展到山水、人物、书法等大型画面之问世,在把握火候,力度适当,意在笔先,落笔成章的严谨运作中给人带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在艺术的百花园里它以其独特艺术魅力迸发出浓郁的芳香,吸引着人们研究、发掘、继承发展。

烙画,初为烙花,后成烙画。又称烫画、火画、火绘、火笔和烫花,它用勾、皴、染、烟熏、火烤等技法,以烧烙痕迹代替笔墨,在竹木、纸张、葫芦、丝织物品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各样的图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画面产生高低不平的纹理变化,增添了浮雕效果,使艺术表现力更加强烈。烙画属于自然的绿色的画种,制作过程中碳化原料表面不变质、不褪色、无毒无味,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和很高的收藏价值。 

木器烙画的特点: 

一,线条简洁,自然,明快,流畅.工笔写意栩栩如生.

二,取材广泛:人物,花鸟,禽兽,山水,书法融汇各家画派画风为一体.作品巧夺天工.精妙无比.

三,其表现力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泽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别具一格.

四,烙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之一.属于一种自然的绿色画种,无毒无味.

五,烙画汲取绘画艺术之长和火笔运用技巧.体现了中国绘画多种题材,画面丰富,精细且永不退色,耐用宜存,具有极高的装饰收藏价值.

葫芦烙画:

“葫芦”在中国民间视为吉祥物广为流传,以葫芦为题材的民间故事数不胜举,曾有宝葫芦之美誉。佛法无边的神仙;超凡脱俗的道人大都离不开葫芦。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烙画艺术绘制于葫芦上更是别具一格,更显其古朴大方、庄重素雅之特色。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更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上等佳品。葫芦烙画可谓是艺术殿堂里的一株奇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