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中国画精品回顾展在京开幕

“纸上春秋---陈半丁中国画精品回顾展”将于2008年10月23日至11月17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这是北京画院策划筹办的“二十世纪北京美术大家系列展”的第六个专题展览。本次展览汇聚了北京画院以及陈半丁后人收藏的陈半丁书画艺术精品84件,印章16枚,还包括部分陈半丁生平年表与艺术活动文献文物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展版形式一并展出。配合这个展览主办方整理编辑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陈半丁》精装画册,并举办“陈半丁艺术研讨会”等活动。
在本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中,北京画院与其后人通力合作,通过将近三年的时间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利用当前研究成果精心策划实施。这个展览是对于陈半丁艺术以及生平的一次全面回顾,揭示陈半丁精研传统,为改革发展中国画所做出的开拓性的艺术探索和卓越贡献,以及重新审视和评价陈半丁在美术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是一次观摩研究陈半丁绘画,领略鉴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贵机会,这个展览必将产生深远的学术意义与重大社会价值。
早年孤苦 承继海派
陈半丁初名静山,又名陈年,自号半丁,清光绪二年(1876)生于浙江绍兴柯桥镇中医世家,早岁家境贫寒,学徒时期开始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青年时期在上海以拓碑帖刻图章为生,工余时间学画不止,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等海派名家交往,尤其得到了吴昌硕的点拨与提携。此外还受到高邕之、吴榖祥、陆廉夫的教诲,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京派画坛 卓然大家
1906年陈半丁应京派名家金城之邀来北京定居鬻画,民国初年与梁启超、陈师曾成立“宣南画社”弘扬传统绘画,1916年应蔡元培之邀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结识鲁迅、章士钊等,在文史方面获益颇多。1917年与齐白石相识,往来颇多成为至交。1918年在北京美术学校任教,1920年与金城、周肇祥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1923年任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中国画导师,1927年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授课之余与众多北京地区的书画名家合作,互赠书画,围绕陈半丁聚集了一大批画家,30年代陈半丁成为京派画坛的核心人物之一,北平沦陷时期他拒绝日伪政府的聘请辞去教职,结交文艺名流,兴建的私邸“五亩之园”成为北平艺术界名流汇聚之所。
积极立言 继承传统
解放初陈半丁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优待,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针对当时中国画重视不够的局面,陈半丁在1956年的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与叶恭绰发起的成立中国画院的提议被采纳,国家于1957年成立北京中国画院,使被排斥在美术院校之外的一大批国画家终于有所依归,陈半丁任职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在齐白石去世后成为北京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
铮铮铁骨 含冤逝世
陈半丁性格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敢说话、说真话,始终保持着铮铮铁骨,在政协会议上他坚持“中国画根本不能变”的艺术主张,对解放后一些“左”的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导致他在60年代后遭到了以康生为首的一些人的政治迫害,无数次的政治批斗导致身体状态的每况愈下,于1970年1月29日含冤病逝。197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了为陈半丁平反昭雪的决定,1980年陈半丁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1981年陈半丁遗作展在民族文化宫举行。
诗书画印 纸上春秋
陈半丁诗书画印兼擅,绘画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诸科,其中尤以花鸟、山水成就突出,陈半丁的花鸟画继承了海派的画风,后又在京派画坛融会北派诸家,自成一格,雅俗共赏;山水画则更多保留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清雅不俗;书风宽舒平和,自成家法;篆刻苍浑朴茂。陈半丁是二十世纪不多见的诗书画印兼擅的大家,他坚持继承发扬传统的艺术主张与实践行动为发展传统中国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虚怀若谷号半丁
“半丁”,是他自己取的号,有两层意思,一是陈半丁与其胞弟易斋为双胞胎,故一人为半丁。其二是暗指做人处世不易的意思。
吴昌硕为其把场
陈半丁初到京城卖画,生意萧条。宣统二年(1910)他约吴昌硕来京盘桓数月为其“把场”,吴昌硕不仅将他推介与各界名流和两家纸店,还亲自为其撰写了书画、篆刻的润例。陈半丁的卖画局面渐有改观。在京数月吴昌硕为陈半丁治印十余方,其中有几方就是由吴昌硕篆、陈半丁刻的合作之印。
办展筹款为感恩
陈半丁初到京城,经金城引荐得识肃亲王善耆,肃亲王对于陈半丁很是赏识,待为上宾多方照顾。1922年作为晚清遗老的肃亲王善耆病故于旅顺,陈半丁感其旧日知遇之恩,两次在大连举办个展得旧价数十万元,全部用作善耆灵柩返京之需。文革中有人批判此事,半丁老人却说:“做人要有良心,要知恩图报。人兽有别,惟在良知。四十年前,我为善艾堂主人卖画筹资料理其归葬事宜,为的是答谢知遇之恩。有人说我有立场问题,要知道那时善艾堂主人已不是什么肃亲王了,已经没钱没势了,朋友相助,有什么立场问题?”
“五亩之园”聚名流
陈半丁在京派画坛交友广泛,经常与京派画家有书画雅集,他常与汤定之、萧谦中合作绘画并治“三家村”印章,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独特景观。30年代末由于北平沦陷,一些大户人家南逃,房价低廉,陈半丁买下地安门米粮库四号的一幢占地十余亩的洋房,以“五亩之园”名之。“五亩之园”成为北平文化艺术界经常聚会之所,一时成为美谈。
国务会议得优待
1956年,陈半丁应邀出席最高国务会议,周总理与之亲切交谈,以及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同桌共餐,兴奋之余陈半丁刻“莫负此生”印,边款为“真心待人,于心便无愧矣。如专作一味叨好,不但失真,尤可耻也。丙申半丁老人八十一。今天是吉月吉日,得蒙毛主席赐宴在一席,此身之荣幸,足矣。”
一幅绘画遭批判
陈半丁在解放前画过一幅《独立见江船》的山水画作品,于1956展出,被郭沫若看中,陈半丁为其复制一幅。后来在文革期间这张画被说成是陈半丁盼望蒋介石反攻大陆,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
晚年刻印笑群丑
文革期间,面对无数次的批斗,陈半丁已经坦然承受,他取号“哂翁”,又刻“不值一笑”表达此时自己的心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