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与至美——何家英和他的工笔画
何家英在中国当代画坛上,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青年工笔画家。他的以女性美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文化的品格。他的艺术创造为传统工笔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仕女画古已有之。仕女画家也代不乏人。高品位的仕女画,不但丰富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培育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因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审美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相异,仕女画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审美意蕴也在不断嬗变之中。低俗的仕女画无疑是精神糟粕,而具有高尚美学思想和文化品位的美女画,却可以净化心灵,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盛开不凋的精神花朵。
女性美就其社会性方面而言,其实是人类文化史的一个表征。不同时代的精神文明影响、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美,并在艺术中得到各具特征的表现。北魏的瘦骨清象,唐代的雍容华贵,既是艺术风格与样式的区别,又是社会风尚与审美观念的一种反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虽不免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统治思想”对特定时代文化风尚的影响。不同时代文化风尚的出现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的、外因的、世俗的、宗教的、错综交织。但一经形成,便会影响艺术对女性审美表现的性质和形态。当然艺术也要反作用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反作用于文化环境,并积极参与特定时代文化环境的演变与更新。
作为一个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决不能去因袭前代的风范或某种既有模式,而应能够从对当代生活的品察,从对时代文化精神与社会审美心理的宏观领悟中,去把握与表现时代的女性美。张萱与周昉笔下的唐代宫廷女性,其所以受到美术史家的推崇,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创造表现了唐代美学思想和文化风韵,他们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的有代表性的仕女画家。波提切利、乔尔乔涅的女性绘画,分别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他们的艺术因而成为那个时期的经典。希腊的女性人体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精神文明,成为人类艺术不可逾越的顶峰。我无意拿何家英和这些中外艺术大师相比,但我想指出的是,何家英的才华与聪敏,恰恰表现在他不因袭前人,而是继承了前辈大师的艺术创造精神。他立足时代,倾心于对时代女性的深入体察,敏锐发现,细心品味,并能从美学与文化的层面上去把握、表现现代女性的心灵美、气质美、形象美、神韵美,使他的作品富含文化的审美的意蕴。
中国工笔人物画宋代以后日趋衰落。究其原因,是画家更注重师法前人,而不注重自我的亲历和视觉经验,空尚古人的笔墨法度,而忽视精深的艺术造型,一味追踪古人的格调,而忘记了自身所处的时代。这重大的创作美学思想上的失误,导致中国绘画一度在跌落中失去光采。历史的经验不可忘记。前车之覆,后者之师。何家英特别重视生活的亲历,自我的视觉感受,他在学习过程中全力去攻克西方的造型技巧,他不用别人的眼睛,而是用自我的眼睛和审美视角,去观察生活,选择创作题材。
何家英的天赋和秉性,使他对美与崇高的事物满怀挚爱。他曾在文化大革命那段被扭曲了的艰难岁月中,体验过人间真情的质朴和灼热,也曾目暏过美在无助中被毁灭。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真善美更加渴望与追求。他在步入创作的初期,曾怀着深情与由衷的崇敬,刻画过常年弓背开垦《土地》的老农,画过活跃在街道里弄里的《街道主任》,画过反映葛州坝工人生活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且获了奖。但天性和内在需要还是使他更钟爱并选择了女性题材。他想藉助女性题材,表达他的审美理想。他想用艺术把多梦时节少女心灵深处那绚烂缤纷的幻境,把她们在一片纯情中流露的那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永驻人间。他想以此唤醒人们更加珍爱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他往往在痴迷状态中创作,他在现实人物身上浓重地染上他的幻想、理想和热烈的美好期望,他在一笔一划,精雕细刻中充分抒发、倾吐、寄托他对美的向往。所以有人称他的创作是“真与幻的交响。”
他用全副身心投入创作。他期望用他艺术中的真善美去弥补人生中太多的缺憾,去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他用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描绘、展示少女的圣洁和美的梦幻,但也许由于他过于珍爱、又渴望她的永存,而在现实生活中青春却又往往短暂与易逝。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永存矛盾,每每在他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染上一层淡淡的难可名状的忧伤。典雅的造型,斑斓的色彩,优美的线条,与对美的咏叹相表里、相统一。相和谐,婉约与忧伤又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使何家英的艺术避免了浮面的漂亮或甜美,强化了动人的魅力,也显示了他艺术的个性特征和美学特色。
《秋冥》是何家英的代表作。画家以出神入化之笔,描画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在凝目冥思的情态。是那样的神秘难可探测,是那样的幽深而又如同一泓秋水一样清澈。少女的遐思因清秋的高旷而弥远,美妙的憧憬在出神的双眸中闪露,如痴、似梦、封闭的芳扉,像谜一样扑朔迷离…….精警的人物造型,细腻的心境描绘,融会在湛蓝苍穹笼罩下的粲然秋光之中。这纯情幻化出的诗境,因宁静而致远,因单纯而丰富,因婉约而隽水。其构意的新颖性、构图的完整性、艺术技巧的独创性,都堪称时代的佳构。自二十世纪初至本世纪末在中西文化融会的道路上,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何家英以继往开来的精神,冷静分析,着重从中西基本艺术规律的相通点来认识,热情的实践使他找到了中西绘画的契合点。他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创造。推动并为刚刚走出低谷的中国工笔画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在世纪之交艺术改革的大潮中,他的现在和未来,对中国艺术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将由美术史家来评说。
如果说何家英在《秋冥》、《红苹果》、《酸葡萄》、《无声》等作品中提示了城市现代女性的个性美并因而表现了共性美的话;那么,《十九秋》、《米脂的婆姨》、《夏》、《女红》等作品则又表现了农村现代女性的个性美和共性美的特征。这些劳动青年女性表现得纯真、质朴,像朝霞中沾着晨露的山花一样在清新妖娆中充满生命活力,时又闪露出羞涩的天性。
城市与农村女性两种类型的美,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何家英都敏锐地把握住了,抓住了外在形质和内在心态的特征。《十九秋》描绘了十九岁农家少女的秋思,这秋思是朦胧的非定向性的心理活动。但画家却恰恰在这朦胧之中以浓情又不十分外露的方式,含蓄地表现了农家女的茫然意绪。十九个春秋的风风雨雨,自我守护着的心灵世界,未知的命运,在柿子熟了,果林空疏的时空环境中,似乎弥漫着莫可名状的怅惘。这幅画创作意念的萌生与作者在农村插队劳动时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有关。这宁静中的不确定性,恰恰构成审美内涵的多义性和丰富性。何家英的这一艺术特点,几乎或浓或淡地贯穿于他尔后的一系列作品中。
何家英的工笔画创作,除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和新人奖的《魂系马嵬》以外,多数是非情节性的。宏大的场景,复杂的情节结构,人物间的情感联系与冲突,对于揭示历史事件是需要的,正如画家在《魂系马嵬》这一以历史为题材的创作中所成功地运用的那样。而在多数作品中他是以捕捉人物个性心理的微妙特征为着力点的。他追求静穆中的单纯,把纯情与至美化作诗境,把圣洁与崇高涵泳在力求完美的艺术形象中。他运用写实主义造型手法,以求作品的深度、力度和厚度,他的作品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毋宁说是理想主义的。他的画作充满幻想、浪漫和抒情。
何家英对古代工笔画传统有过深入的研究,为表现人物又有技巧语言上的新创造。他的设色考究,既注重意境,情感与质感的表现,又追求沉着中的华美与斑斓。他的用线力求和造型融合一体,既可见出书法的灵性与美,又不失工笔画的的工致与力度。他的造型得力于他的素描基础,他把西方造型手法和中国造型观念巧妙结合起来。他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在中国工笔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中,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何家英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深入的个性描绘又富有时代的情韵与风采,他创造了现代女性美的典型。他的女性美是东方的,属于东方文化的。若与东邻日本的美女画相比,就其典雅的东方文化神韵而论有其共性的一面,但又存在着明显的民族性的差异。与日本的上村松园、伊东、深水、竹内栖凤这些著名的日本美女画家相比,或者与当代以画裸女著称的加山又造相比,其艺术格调、文化气质、审美趣味,都有明显的不同。同是东方的、现代的,但又是中国的、民族的。
何家英是我们时代的。他的英年创造,既表现出他是中国青年工笔画家中的佼佼者,又显示了他不可低估的潜力。我预祝他在澳门的展出成功,并祝愿他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为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