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原作现身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展


虽然只是“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外围活动,但悬挂有黄遵宪、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50位名人佳作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展”,还是吸引了媒体关注的目光。“站立”于展厅东面墙壁上,目前存世少见的曾国藩、李鸿章的原作墨迹,透过历史人物惺惺相惜的故事,展示出了风姿绰约的呈现欲望,让观众有了追逐和倾听的冲动。
只见,曾国藩、李鸿章的作品与丁汝昌、刘铭传的墨迹并排而立,书风严谨工整,每幅作品的大小,都是纵174厘米、横47厘米。它们分别被书写于绿、红、黄、白四色考究的纸张上,纸张上还隐约可见各式描金吉祥图案,据说这些都是宫廷用纸;而稍加观察,即可发现这是一套四幅的书法作品,俗称“四幅屏”,虽然各自采用了楷书、草书、篆书、隶书的不同字体,作品所书写的内容也不同,但无一例外,四幅所赠予或奉献的对象都是“雨孙”。
“雨孙”是何等人物?他缘何能够齐齐获赠左右清末军事、外交、经济的显赫人物的书法作品?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展览的主办方,获知这位“雨孙”就是开办并曾任江南制造局总办的丁日昌。在光绪二年(1876年),他因有所谓贪污行为遭弹劾而引咎辞职,后来因为查无实证,光绪五年(1879年),他被朝廷再次起用,会办南洋海防,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重任,直至光绪八年(1882年)去世。在丁日昌的官场生涯中,他是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的主要人物,与丁汝昌、刘铭传的关系也甚密。
遗憾的是,此“四幅屏”落款处均没有写明日期,因而作品具体所书的年份无从知晓。不过,有专家表示,可以从作品的内容上窥出蛛丝马迹来。比如,曾国藩所写的内容是:“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在家则滋味经籍,居官则笔力理治。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世见躁竞得官者,便诵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求亦至。”最后的几句显然是告诫和劝慰的话。有专家据此追索、考证,曾国藩等四人所作的这“四幅屏”,可能作于丁日昌“引咎辞职”的无官岁月里,具体地说是在光绪三年至五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