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大势所趋
将艺术品托管与交易相分离,以文化艺术品的非实物化虚拟交易为核心,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实现文化艺术品的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与大众化,从而创造一个巨大的绿色GDP,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我身心的和谐。
变现五千年文明双重内涵及意义
变现五千年的文明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让五千年积累下的文化资源,通过广泛深入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当代人类的教育、教化等作用,让人们通过欣赏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境界的提高是人类价值的最终体现。其次,变现五千年的文明就是使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成为一种文化财产,也就是文化资源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现,并且可以快速流通,从而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有人会问,这对我们今天很重要吗?回答是太重要了。
伴随财富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和污染,军事威慑而引发的核武器竞赛更是雪上加霜,人类走上了一条与自然、与自我抵触的道路,人类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危险。对此人类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办法是有的,最根本的不外乎文化的、政治的与经济的等途径。文化方法就是让人类在思想深处把观念扭转过来,从原先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天人二分转变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上来,把原先重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分析思维转变到普遍联系的、整体的综合思维上来,把工业先进于农业、乡村落后于城市、工人先进于农民的思想扭转过来,等等。
那么思想问题如何解决?就是依靠文化。依靠什么样的文化,依靠能解决当今人类危机的文化,并且靠近自己历史传统的文化。每个民族都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在自己的传统文化里寻找那些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崇尚对话,反对暴政、天下大同、崇尚德性、热爱艺术的文化。从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入手,成本低,容易接受。
对中华民族来讲就是寻找、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反对霸道、崇尚王道,和而不同,以天下大同的理念,主张中庸无为等,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与核心价值,这些文化正是解决当今人类危机的一把钥匙。
但是这些文化如何传播给正热衷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们,依靠强制是不行的。文化的传播必须是自觉的、潜移默化的行为,强制的东西必然会有很大的反弹与反复的。那么,试想当今人类对什么最感兴趣,对发财最有兴趣,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经济方法来解决的理由。这种方法就是在满足人们财富欲的同时,通过改变人们的投资方式、消费方式,达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目的。
1950年日本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首次提出“文化财”的概念,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文化资源除了书籍以外,大多是可移 动或不可移 动的文化遗产以及艺术品。据文物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们现有可移 动的文化遗产1200万件,不可移 动的文化遗产40万件,还有大量的艺术品等等。如果能将这些文化资源变成我们的文化财富,并且可以用货币形式计算的话,那我们一定是太富有了。如果可移 动的文化遗产平均每件按10万美元价计算,不可移 动文化遗产平均每件按1亿美元计算,可以推算我们的文化财至少有41.2万亿美元。
如果此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开放,让美国联储银行、美国大的石油集团公司、世界有名的基金公司等等都能参股中国艺术品,就可以使外国人在投资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得越广泛、越深入,对世界的和平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越有好处。
不仅如此,还可以使中国在未来的货币战争中,以艺术品为货币储备,使人民币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货币秩序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是
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简称“文交所”,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市场经济现有的工具与条件,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它不同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制。公司制在创建之初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文交所主要业务有艺术品的托管、鉴定与评估、发行与交易以及退市等。
为保障被托管的艺术品的保管业务顺利进行,可与博物馆合作。为保障被托管的艺术品的安全,同时应对其进行商业保险,以规避托管期间发生的损坏与丢失的风险。托管工作完成后,应向所有权人出具托管证书,如果上市失败,艺术品所有人经推荐人同意,凭托管证书取回艺术品。
文化艺术品评估:该环节的职能是对待拟交易艺术品进行市场价格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并确定上市交易的初始价格。为确保评估质量,评估师应在每份评估报告上签章,并在交易系统中公示。
经过鉴定无误后,开始进入发行设计阶段,发行设计是根据上市物品的等级、类别、价值评估进行等额化的细分,比如,细分十亿等份,每等份为十亿分之一;一亿等份,每份就是一亿分之一。对一些当代的书画作品,价值不明显的,可以进行一千等份、一百等份、十等份,甚至一个等份的划分。
这种对上市物品进行等额细分的方法,就使有形的物品无形化、资本化,从而解决了供给与需求的多元化。交易头寸的活跃,增强了文化产品的流动性,文化产品的流动性加强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收藏爱好所产生的需求,就会更多地让位于人们对文化产品投资、投机、炒作的需求,从而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需求拉动供给,推进以文化艺术交易所为龙头的整个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1.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成立,会进一步完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资本市场,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市场,以天津外汇交易所为中心的外汇市场等健全的市场体系,从而构建未来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新格局。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中国不限于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条件成熟的省市都可以率先设立,比如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广东等。
2.促进文物的收藏与保管。
3.减少中介交易费用,保护文化艺术品的原创作者的利益,从而也使他们有更多的创作激情和更好的创作环境。
4.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在家庭经济当中,文化产品的收藏以及投资将与金融资产、房产并驾齐驱。
5.促进文化产业一级市场的发展,诸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文化创意孵化器的形成。
6.使投资渠道多元化,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符号经济时代,更具有“泄洪”作用,也使证券交易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外汇交易市场、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互相渗透、并驾齐驱、平衡发展。
7.促进国力增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美国是1/4)。中国“文化财”若得以变现,经济实力一定会超过美国。
8.促进财富的再分配,扩大就业,同时引导职业热点向考古、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转变,也指引财富导向更趋合理。在未来的财富殿堂里不能缺少收藏家、艺术家与思想家。
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大国、文化大国、经济强国,还可以成为世界的金融大国。
若干问题的说明
1.关于艺术品交易所的经济伦理问题。经济伦理问题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虚拟化的艺术品市场是否是对艺术价值的亵渎。对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既然艺术品是商品,商品就有价值与使用价值,有价值就可以用货币表现,也就是货币化。货币化的就可以用拆分的方式等额化,能等额化地拆分,艺术品就可以由原来的单一性竞买变成既可竞买又可竞卖的多对多交易。一旦这种交易方式成为一种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集中市场,就会更加准确反映市场的真实价格。这样一方面会使艺术品、艺术家价值更能得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品市场的大众化,使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更加普及化,影响更多的人,进一步使艺术品与艺术家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
这里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只要有虚拟经济就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在历史上没有虚拟经济之前,人们通用的铜币、银币等,其币轻物贵,不仅受其成色的不足影响,还受到发行量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也存有通货膨胀问题,只是没有货币符号化以后影响大、来得快而已。
这里还列出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都有虚拟经济的形式,并且很多国家还会采取货币经济的竞争方式,如果在竞争主体中,一些国家有此功能而其他国家无此功能,这种市场经济的公正性又何在呢?只允许一些国家搞货币经济,不允许别的国家搞货币经济,只搞实体经济,这样的竞争是欠公平的。
何况艺术品的虚拟化交易不仅会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进,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还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绿色GDP值,如果没有这种改变,GDP数字也许代表的是国内污染总值。
2.法律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法律都有一个正义性原则,所谓正义性原则就是说法律是受一种精神伦理决定的。如果因为法律条款的不合理而制约了一项对人类对国家对人民有莫大利益的事项,法律就应该修改过来,并且向支持和保护此项事业的方向修改才对。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如果能让中国产生40万亿元的绿色GDP,并且产生相当于一万家孔子学院的文化教育传播功能,仅就此一项,修改十次都是应该的。所以要拿出改革初期的魄力和勇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何况现有法律体现并未有明确禁止文化艺术品的交易不可以采取虚拟化的方式。法律还有分配性原则,对于公民来说,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更何况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仅仅是交易方式的创新,目前尚不涉及其他更多的法律障碍。
3.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成立有助于我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混乱问题的解决。目前文化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真假不分;造假、藏假、拍假盛行,不仅严重影响了文物收藏和转让的健康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侵染了作为民族精神优秀历史文化载体塑造人类灵魂的本质。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文物的收藏与保护,也会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艺术品市场这种风气的盛行,首先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其次,拍假成本低、利润大,利润机制使然;再次,文化艺术品,尤其是允许拍卖的文物品种有限、数量有限,收藏家又只进不出,势必造成真品越来越少。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制度原因。
在现有的人类艺术品投资市场制度下,艺术品的交易、投资行为,从社会整体来观察,处于分割、局部的层次,而未提升到社会系统交易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交易、投资信息的真实与充分。中国当前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制假、售假、拍假的“三假”现象盛行,严重阻碍了人们进入艺术品交易、投资市场,成为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三假”问题说到底是制度设计问题。即是说还没有一种系统的制度建构保障交易、投资信息的真实与充分。克服这一障碍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加快建立起发达国家那样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估与经纪机构;其二是加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行政立法与执法。中国文化部近年来为此而实施的中国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成立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都是按照这些方向进行的。这些都是正确而有效的。
但问题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系统的制度建构来保障交易、投资信息的真实与充分,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三假”现象。因为从根本上说,行政立法与执法是有限的,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将艺术品交易、投资内化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