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价值投资新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小公司照样有精品上拍,在刚成立的歌德首拍上《齐白石花卉草虫册页十二开》以2464万元创造了齐白石作品拍卖天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世纪 佛本生故事塑像 高31厘米 2008年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价806.4万元

综观国内’08春拍,总体成交尚可,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不少涉及到艺术品收藏投资理念方面,现简单作以剖析,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多重艺术价值,少些盲目随从

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最大问题依然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偏离。许多投资者过分追求投资与市场,导致艺术价值在相当程度上被市场忽略了,价值与价格存在着较大的背离与偏差。

人们常说:“存在就是合理,市场总是对的!”这句话在许多时候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市场有其非理性的一面,资本市场无一例外。在股票市场,中石油(11.90,-0.27,-2.22%,吧)新股上市开盘价高达48元,许多人当初认为物有所值,当天换手率过半,但几个月下来,如今已破了16.7元的发行价,当股民知晓市场的荒谬时,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惨重的!

艺术品市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价值与价格背离的例子比比皆是。近期匡时国际拍卖总经理董国强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费了大劲征集来的‘谢稚柳藏宋元明清法帖’专场的总估价,还赶不上周春芽画的一张《绿狗》”,颇有为当前市场价值偏离鸣不平之意。确实,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这几年始终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许多买家在选择拍品时更多的是盲从市场。一些买家在选择藏品时不是看重拍品的艺术价值,而是看它是否有“卖相”。更有甚者,有的买家明知拍品属假,但因有卖相,仍然敢买。这样的行为与艺术品收藏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忽视价值投资的结果只能是市场充斥投机气氛,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投资风险聚集,最终使买家深度套牢,投资大幅缩水。眼下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投资理念已到了该认真反思的地步了!

二、多重拍品质量,少盯公司大小

在国内拍场还存在一大误区——买家投资者过分在意拍卖公司的大小,而不是从拍品的优劣质量着眼。买家看重大拍卖公司的信誉虽有一定道理,但拍品的好坏其实与公司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以笔者在’08春拍中亲睹为证,令人眼前一亮的拍品《乾隆对题王榖祥花鸟册》和《齐白石花卉草虫册页十二开》,恰恰是在新成立的歌德首拍中出现的,后一件是齐白石95岁时所绘,堪称“齐白石册页第一”,以2464万元创造了齐白石作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其“王大山珍藏近当代书画专场”也博得市场好评,成交率达100%,为近两年书画市场调整以来所罕见,可见新小拍卖公司照样不乏精品。

同样,匡时的“宫廷艺术品专场”也汇集了许多精品,成交价较高。如清雍正斗彩“张骞乘槎”小碗360万元,清中期翡翠观音1814.4万元,清中期象牙万寿香篮89.6万元等。这些古董瓷杂类拍品的水准丝毫不逊色于一些老牌拍卖公司。

一些初入市场的买家盲目以为,大拍卖公司的东西更可靠,这就大错特错了。笔者看了几家大拍卖公司’08春拍推出的古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发现赝品不少。比较突出的如假文徵明山水,假八大山人花鸟,假王铎书法,假郑板桥《竹石图》,假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画作等,举不胜举。如果买家自己不炼就火眼金睛,只认拍卖公司大小,少不了上当受骗。切记,你买的是艺术品本身,而不是拍卖公司。

三、多重真实成交,少被炒家忽悠

炒作和虚假成交一直是国内拍场的“老毛病”,’08春拍依然故我,特别是在当代艺术板块。笔者以为,了解拍卖行情,只有亲自到拍场上去看、去听,才能洞悉真实的行情,否则得到的数字都是虚假的或片面的。一些庄家、炒家在拍场上托盘、护盘的做法,尽管伪装巧妙,但终究会露出马脚。

在此次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位新锐青年画家成为大红人,其作品说难听点就像儿童画一般幼稚,特别是在大画创作上水平极差,但作品价格却上涨迅猛,经了解,原来是庄家在背后玩弄“推手”。笔者与朋友在某一拍卖现场,凑巧坐在前面右边二排的正是签约该画家的某庄家,这位只举牌两三次就把画价抬到六七十万元了,自卖自买的小把戏玩得挺高兴,不知道的还以为画家真火了呢!

在谈到虚假成交时,一位拍卖公司老总向笔者表示:“我们也知道假成交不好,但现在大家都不想让自己送的东西流拍,委托方自己到拍场上去护盘,我们也拦不住。”眼下,拍卖竞争激烈,为了不得罪客户,拍卖公司有时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就造成了假成交、假天价在市场里不断滋生并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离谱的假成交,投资者不可轻信;对于莫名的飙升价格、火箭上天式的行情,都要心里问个“为什么”,艺术品市场“做局”的手法很多,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千万别让炒家给忽悠了!

四、多重长期投资,少看一时行情

从’08春拍不难看出,国内长期收藏投资的理念还没有形成,买家们关注更多的是一时行情,把艺术品当股票炒的大有人在。正因为大家都在打短线,致使行情不稳定,上涨得急,跌得也快,没有后劲,缺乏持久性。

以佛像为例,08春行情并不乐观,估价高的明永乐铜鎏金佛流拍不少。佛像在内地真正热起来也就近两年,短短时间价格涨了好几倍,但收藏群体没跟上,现在面临回调。可见基础不牢靠,行情注定是短命的。一个市场热点出现后,其价格走势如果不是从长期收藏投资角度形成,而是在短期内一步到位,是不会坚持长久的,如今只能面临尴尬境地。

当代艺术也一样,在进入“最后的疯狂”后,出现“高处不胜寒”之势。像王广义《大批判·万宝路》成交价才980万元(未含佣金),远低于人们的预期。以319.2万元竞得周春芽《黑色的线条,红色的人体》的买家表示:“2008年行情比去年秋拍差了不少,自己没想到这么便宜就买下来了!”当代艺术在广泛受到人们的质疑后终于显露疲态。

艺术品说到底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品种,但现实是不少投资者指望它能“春播秋收”,大家都渴望“快进快出”,这种把艺术品当成股票对待的做法导致投资者的“急功近利”倾向。可以预见,以短线的心态从事艺术品收藏,最终将造就一批套牢者。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