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市妙湛寺金刚塔维修记
妙湛寺金刚塔,俗称穿心塔。该塔位于昆明市东郊10余公里官渡古镇。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塔上部毁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1982年又加修茸,并在四周建铁栏保护。1996年国务院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塔系砂石砌筑。塔基台为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设有四面向的券洞,可通行人。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故有金刚塔之称。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6.05米,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四角各雕力士像一尊。须弥座上是7层石雕莲瓣的覆莲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四方各开一壶门,内刻石佛像一尊。塔身上的塔脖自下而上有平台、仰莲、铜宝伞等。铜伞上的塔刹由宝座、覆钵塔身、摩尼珠和宝瓶组成。立于基台四角的四座小塔形式相同,通高均为8.84米,它们各有方形折角须弥座、覆钵、仰莲、六角形石板及其上面所立的八角形石柱、平板、石殿、葫芦形宝瓶。整座石塔造型典雅秀丽,主塔与四小塔布局协调,形式多变,在我国喇嘛塔中独具一格。金刚塔作为塔的一种专门类型,虽在敦煌石窟隋代壁画中已经出现,但现存实物最早却见于明代,此种类型塔源于印度,传入中国有很大变化,掺入了大量喇嘛教(藏传佛教)的题材和风格。而妙湛寺金刚塔是此类型塔中现存最早实物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为金刚宝座塔及喇嘛塔的传播、发展、研究提供了实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金刚塔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矗立在西南云贵高原的滇池之滨,但由于该塔地基沉陷和四周地坪增高,使塔基低于地平面1.6米塔基座终年浸泡在40-100厘米深的水中加之金刚塔砂石结构疏松孔隙率大水对塔身的长期侵蚀造成塔表面粉化、脱落和开裂部分纹饰和题记已面目全非并对塔基稳定造成了极大隐患。为解决这一隐患急需对金刚塔进行维修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金刚塔的维修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早在1992年,省市文管部门就将此项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但因一直未能解决维修的技术问题而暂时搁浅。1999年云南省文化厅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对金刚塔进行了实测和保护方案设计,设计中首先考虑采用旋喷桩构成地下挡水连墙的方法解决塔基渗水问题,阻止水对塔体的浸蚀,随后采用化学材料对表面进行加固、封护,从而使金刚塔得到有效保护,并将此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但因该方案未能彻底解决塔基下陷问题,而未采用。
随后,云南省文化厅又委托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金刚塔进行了实测和维修方案设计,设计中首先将塔整体抬升到表面之上,然后对塔身表面进行加固、封护,即整体顶升的维修方法。该方案2001年6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2001年12月开始,金刚塔整体顶升工程施工,主要步骤为:1、整体保护性加固,确保文物万无一失;2、施工止水帷幕,为顶升施工创造条件;3、设置施工静压桩,为顶升提供反力;4、顶铺箱梁,完成塔体基础托换;5、浇筑“十”字梁及四周托梁,并施加预应力,形成顶升塔体的“田”字形托盘;6、浇筑桩顶承台;7、安装千斤顶,实施顶升;8、浇筑顶升后的支撑结构;9、全过程科学监控。
该工程采用顶管技术,实现了软弱地基上的基础托换,在托盘结构中采用了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大大提高了托盘的承载力和强度,解决了顶升起动时振动及顶升千斤顶的同步工作等技术难题。完成了古建筑的整体顶升,在国内均属首创。
在金刚塔的维修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塔是建在四、五米厚的螺壳之上,螺壳数量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令人惊叹不已,而且这些田螺的肉大部分都被人吃了。数量如此之多的螺壳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千古之迷有待考古工作者去揭示、考证,但由此可推断,官渡古镇早在元代以前就已十分繁华,因为如此大量的螺壳绝非短期内能形成,也绝非少量的人口能消费堆积。
在顶升过程中,按原来的设计方案,需对塔体进行整体加固,即:1、拆下主塔宝塔以上构件及四小塔覆钵以上构件,编号妥善保存,并加钢板箍封护四周佛像,防止丢失;2、压力灌浆加固主塔覆钵裂缝;3、对塔四周嵌碑及“十”字券洞上铜制藻井用钢板封护,防止丢失和人为触摸对文物自身影响;4、加固塔座及塔座四脚;5、塔体加固,为防止顶升过程中塔身构件脱落,提高塔身稳定性,沿塔身设置四道钢板箍,用槽钢与四个角的工字钢立柱连接;6、加固塔券。
在实际顶升过程中,塔身纹丝不动,而且主塔上部构件均未受影响,根本用不着拆除,顶升中机器的振动对主塔覆钵裂缝也未造成任何影响。全塔犹如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牢固异常。据施工人员介绍,所有的塔体加固措施绝大部分是多余的,古人高超的建塔工艺及金刚塔的建筑成就和牢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十八台千斤顶的托举下,自重1350吨的金刚塔整体顶升已于2002年7月4日整体顶升到位。全塔抬升了2.6米,整个工程预计耗资400万元,耗时7个月。整体顶升保护古建筑这项全国首创技术在金刚塔维修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实施。
金刚塔修缮工程是官渡古镇建筑群修复的重点。官渡古镇建筑群修复,包括古镇妙湛寺建筑群、孔庙、武庙、赐书堂、东西双塔、法定寺建筑群、土主庙建筑群、观音寺、上下阁楼、广济桥、金刚塔绿化广场、官渡牌楼等重点工程维修保护和恢复建设。预计总投资1.2亿元,全部项目将于今年底完工。以金刚塔为首的官渡古镇古建筑群恢复、维修、保护完工后,将较好地恢复官渡古镇的历史风貌,增加昆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对进一步提高官渡古镇的知名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