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画家村·北京·另一种文化梦

在北京,一些艺术院校毕业的,或外地搞艺术北飘的,租房,满怀激情地在北京寻机圆梦!

北京,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这是强手云集、竞争鏖战之地。机会俯身可拾,成功失败如同隔纸,是一夜之间可以成名的圣坛。处在这么强大明确的、高标准的参考系中,让你原形毕露,让你不断的看清自己,也不会有小市小镇那种低层次的竞争。这面镜子,纵你才高八斗,也会有天高一尺的环境适应你,闯过这个龙门,就可以腾飞四海,走不出这个门,自惭形秽,也许从此梦断归俗,了一世梦缘!流浪京城,让你时时刻刻清楚自己的长短、位置,知道你的差距、现状,只要不服输,总会有一种动力和激情,促使你不断努力拼搏,使你的潜能得到极大可能的深掘和发挥!人在这个条件下,不可能麻木,只会沸腾激昻,我尚崇这种精神!

潮头的“弄潮儿”向来不会小肚鸡肠,不会以微小的成就自欺欺人,他们隔断自己的过去笨重的历史,重新开拓自己,都是些雄心勃勃、有走向世界的梦和信心。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是从艺术家的角度上来说的)。他们的不惧厄运的精神也让人佩服。我尚崇这种流浪的精神!美国不就是由这种精神而成为雄霸世界的强国?新中国,不就是那些志士儿男,从南昌、广州、长沙、井冈山、延安……一步步拼搏而来的吗!太安于现状,恋家依巢的生活,有一种无形的惰性和慵懒的氛围、一种无法执着的氛围。让你仅仅唱唱:“当年曾雄心万丈,归来缺是空空的泪”,还有无尽的世俗传统,让你享受的同时,逼你就范。我想,不管是谁,成就的取得,从个人的精神上讲,是自信的、执着的、热血热情的。现在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努力就能取得的!安居乐业,安居是真,乐业的又有几人?只怕糊口的为大多数。

流浪的生活,是一个拼搏的征程,有意想不到的磨烂,时时激励你充分运用你的智慧、才干,破釜沉舟地寻找成功的机会,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他们是明智的,仔细地想想,我国这几年经济强盛,那一个市镇,缺少无数不同身份、资历的“流浪者”的开拓创业?看看每年春运的总人数,看看现在空巢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这也是许多人 “流浪创业”的实事!为名为利为梦想,都不甘庸俗一生的奔走辛劳:南下的民工、北上的文化人,不也是大潮的一部分吗?

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中文系毕业的,在昆明教了一年书,自动离职去新疆,在乌市一个社区教书。他说:老呆在一个城市,会忍受不了,想动动地方,变变环境。新疆两年,又到昆明电视台干了三年,又滋生“干到头”的感觉。便来北京。他是相当敬业的,有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良好的记录的。老呆在一个地方,会忍受不了。忍受不了什么?那种生活的惰性、那种熟视无睹的麻木、那种精神、意志、毅力、信心。努力降到最低程度的“不费劲”也能生存下去的享受!那种崩不出、脱不开,按部就班,陷于局限和麻木的死气沉沉。这是一个有志者最大的恐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信庭闲步!人都有梦,都想圆梦。北京是属于世界的,是世界艺术高峰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繁华热闹、机会遍地的“贸易集市”。只要你有才,有梦想,自会大浪淘沙显真金。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为了生存,为了理想,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尽管可能迷失自己,可能会一改初衷,这比一生生活在幻想中,不知要强多少?现实中的实际例子、演义界、文艺界这样的真人真事年年有,天天有!但当你重新找到你时,同时也会找到你的目标、你的毅力和你的梦,就会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梦、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这又是多少艺术家希望的呢?

我觉得这种文化梦的模式,已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国民意识中了!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