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宣藏式佛造像的艺术风格

明代宫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其风格纯熟,自成一体。

发饰 佛像头饰螺发,顶有肉髻,肉髻上有宝珠。菩萨像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发髻呈横圆柱状,与当时中原地区妇女的盘发类似。余发垂于脑后,发丝清晰可见。发梢在两耳际和颈后扣成一道弧线,耳际也各分出一条发辫垂于两肩上;两耳边还各饰有一个U字形翻卷的缯带。

面形 造像面部宽平,面颊丰圆,显得颇有肌肉感;双目平直,眉眼较长,神态沉静,略露一丝微笑,具有明显汉地审美标准。

衣着装饰 佛像上身披袈裟,下身着裙,全身基本无饰物。菩萨、佛母像上身胸前饰U字形连珠式璎珞,两耳垂大圆环,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后左右也有U字形连珠装饰。双肩披帔帛。帔帛一般先从肩部垂于手臂内侧,然后折回向外搭在手腕上,这样在手臂内侧一般可见一个小圆环,极富装饰意味。全身还有手镯、臂钏和足钏等装饰。

佛座 所有造像皆配有莲花座。其中,佛、菩萨、佛母和上师等像大多配双层束腰莲花座。莲座造型规范,装饰讲究。其上下基本呈垂直状,座壁满饰一周莲花瓣,莲瓣饱满有力,头部饰有立体感极强的卷草纹,上下边缘又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圆形连珠。

刻款 所有造像上都刻有纪年铭款,或“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刻款形式完全相同,阴刻,六字款,字体柔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款中的“年”字的写法,其左边的一短竖习惯用一点来代替;还有“大明宣德年施”款中的“德”字的写法,其右边“心” 字上面都少一横。刻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这样刻写主要是为了迎合和顺应藏族人藏文读写习惯。

装藏及封底 所有的造像都要装藏,一般都装在莲花座部位。因各种原因,现在只有极少数造像保存有完好的封藏。封底盖朝外的一面中央部位刻有十字金刚杵,金刚杵最中心部位刻有阴阳鱼图案。

工艺 所有造像皆用黄铜铸造,铜质细密。它采用中原传统的失蜡技术,多为合铸,以坐像为主,也有分铸,以站像为主。铸完后一般要进行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整体造型敦实,胎体厚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铁镀金二臂大黑天像,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