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肌肤”李天元摄影展

展览城市: 上海

展览时间: 2008-09-06~2008-10-19

展览地点: 爱普生影艺坊

李天元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特立独行的异类,一个不安分守己的画家,一位力图将哲思视觉化的尝试者。本月六日在爱普生影艺坊开幕的《世界的肌肤——李天元摄影展》将让我们能够观赏到这位不可多得的“异类”中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

自九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和繁荣,一串串响当当中国艺术家的扬名,绝大多数都是和他们作品中强烈的“中国符号”以及“社会批判”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早期深挖中国这口五千年古井的蔡国强,徐冰,古文达,还是后来以表现当下中国光怪陆离社会、人文现象为己任的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满足了西方对于中国社会的猎奇和窥视。而李天元却另辟蹊径,他并不关注此类中国符号以及政治波普式的社会批判(除了他九十年代早期的油画创作),而是将目光转向更为宏大的对于宇宙、存在、生和死的思索,他并不满足于绘画这种形式,2000年以后,他拿起相机,更直接的把他对这些主题的思索视觉化,2004年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的《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当代摄影展》上他的第一个摄影尝试《天元空间站》就获得了好评,其中的作品更被《纽约时报》艺术版所引用。他的摄影实验借助于卫星摄影,电子显微镜和相机,极大地拓展了摄影艺术的实践疆域和可能。正如顾铮先生指出:“李天元的摄影扩大了照片的容量。来自GOOGL EARTH的地球地貌照片,人的体液与毛发的显微照片,以及人的面孔,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试图揭示人的隐蔽的内在的同时,也打开世界的秘密。”

此次所展出的李天元新的《天元空间站》作品中,艺术家借助肖像摄影这一摄影术中最古老最普通的摄影形式,把它转化成一种对于人的自我质疑与对于世界的重新解释,转化成一种肖像艺术形式上的自我破坏与重建,更是对于肖像摄影的唯一性的一种根本上的怀疑。在李天元的艺术思想中,他迷恋的是作为人(而不是单纯的中国人,外国人,或者古人,现代人)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命题,他把微观和宏观的世界作为“人”的参照物,把人置身于两者之间,以试图给予其关于存在的定位。他早已摆脱了“现在”和国界的束缚,探究人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的严峻事实。这种哲学化思索被李天元通过他的艺术创作完美的表现出来。

在中国当代艺术崇尚“批判”,迷恋“媚俗”且不断“符号化”的今天,艺术家冷静的思考和不断颠覆自我显得尤其难能可贵,艺术家为何而创作,为谁而创作这类其实简单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无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而李天元的艺术实践之所以称之为异类,也正基于此。

回归内心,回归内心深处自己的宇宙,不断拓展艺术创作的疆界,正是李天元的摄影创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顾铮先生所言:“我相信,李天元不是要通过改变常规观看的方法来获得一种震惊效果。他把从宏观获得的、从微观获得的、以及从相对常规获得的人的视像并置于一个空间,让世界的表面的丰富性以及世界的表面的同质性,在共同展示的同时失去根本的区别。他的视线的往来反复,期待的是获得对于人的表面性、对于世界的表面性的一种新认识”。

本次展览将于九月六日下午4时开幕,展览持续到10月19日。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