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使用的“古董”如何拯救

宁波一座宋代古桥被机动车压坏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的一座古桥——浣花桥,被过往的机动车压坏。全长约17米,支撑桥面的两个石墩中,有一个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因这种现象在宁波并非少数,该如何拯救还在使用的“古董”,当地文保专家的呼吁应引起社会关注。

据资料记载,浣花桥始建于宋代,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文保价值。经典甬剧《天要落雨娘要嫁》的故事就发生在浣花桥畔。“我们也是最近才发现古桥受损的。”附近的村民惋惜地说,前段时间,一直有人开着农用车从桥上经过,车上装着很重的货物,估计桥就是这样被压坏的。

据了解,宁波现有古桥300多座,却有30多座古桥因为“超负荷运行”受损严重,甚至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宁波市业余文保员杨古城介绍说,在这30多座古桥中,有4座是宋代古桥。比如,江北区慈城镇妙山西村的宋代古桥——郭塘桥,因其采用了独特的造桥方法,为浙东桥梁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但这座古桥的桥面几年前被拖拉机压断。北仑区的宋代古桥五板桥,也在不久前被农用机动车压断,现在仅剩下一个桥孔。

桥上通行的机动车太多,吨位过大,是古桥屡屡受损的重要原因。杨古城说,古时候的桥梁设计者只想到供行人和马车通行,承重能力有限。而现在的机动车本身重量就有1吨左右,再加上货物,远远超过了古桥的承重能力。目前,许多古桥仍是当地的交通要道,各机动车在桥上通行频繁。长此以往,不仅破坏文物,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古桥是宁波的一道风景,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应该好好地利用和保护。”文保专家指出,眼下宁波新建的桥梁大多设立了最大载荷的禁令标志,古桥保护也可以仿效这一做法。在古桥上设立机动车限行标志,尽可能限制大吨位机动车从桥上通过。目前,这一建议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宁波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交通部门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争取早日拿出可行方案。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