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人”:始祖源自本土


取代假说的死门:与古文化和古环境资料相矛盾
记者:您刚才说过,现代人起源有许多假说,近几年较为流行的学说是走出非洲假说,又叫取代假说、夏娃说,就是认为在20万年前,出现一个非洲女人,她是我们现在人类的共同祖先。
吴新智:取代假说认为现代人在20万年前出自非洲。1987年刚刚创立这个假说的时候,说的是20万年前,后来认为是15万年前,有的说更晚一点,非洲出现了现代人。那时候旧大陆全都是古老型的人类。这些现代人在非洲进化,大概到10万年前,有的人说6万年前,有部分人就走出了非洲,其中一部分到欧洲,一部分到亚洲。到了中国以后把中国原来的那些人完全取代了。新来的这些人就繁衍后代,成了我们。这种假说就叫做取代说。
记者:那原来的中国原始人哪去了?
吴新智:曾经有人解释,原来的人都死光了,但是中国人类能生活的地域广阔,怎么可能所有的人一下子都死光呢?有的人说用计算机模拟,如果说新来的人比原来的人高明百分之几,就能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取代原来的人。但高明不高明是相对的,也许我的数学比你好,你的绘画比我强,到底是谁高,这个就说不清。后来大家不相信了。而后通过研究,发现6万年前的地球正处于冰期。
记者:地球共经历4个冰期,最后一个冰期正好是大约7万多年前到1万多年前这个时间段里,将近6万年的时间。
吴新智:于是有人推测:冰期来了,中国原来的这些人是不是就都冻死了?这样的话从非洲过来的人,就很自然地取代了原来的人。
记者:您怎么看这个解释?
吴新智:冰期的时候确实比较冷,我们根据化石来看,在中国的华南、秦岭和大别山一线以南地区,这些地方发现过很多化石,包括动物的化石和人的化石。动物化石当中包括很多犀牛、猩猩、大象等,这些动物能生存的话,说明气候条件不是太恶劣。华北就没有这么暖和了,但是也有牛、马、老虎等动物生存。这说明,在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有动物生存的。动物能生存,人为什么不能生存呢?所以说,完全取代学说,还有许多逻辑上的问题需要解答。
记者:那么,当初走出非洲假说的最有力的依据是什么呢?
吴新智:1987年,有3位美国遗传学家,他们分析了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胎盘细胞里的线粒体,发现非洲人基因变异最多,其他地方的人变异则没有那么多。基因变异多意味着传代时间长,因为基因变异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用变异速率和变异多少这两个参数就计算出来了非洲现代人的历史大概有20万年。而在其他地方,欧洲、亚洲,当时算出来大概是13万年。而且,在某些基因突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根据这些资料,就推断出现代人的发展模式:20万年前有一个或一小群现代人的妇女出现在非洲,她的后代后来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散布开来,完全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亚洲和欧洲的古人,这个妇女就是“夏娃”。
从1998年开始,中国遗传学家分析了中国的现代活人的基因变异,得出结论说,中国有现代人最早是在6万年前,也就是说,有些来自非洲的现代人6万年前到了中国。而要计算这个时间是多少年,必须先假定样品中基因变异的来源都是从非洲来的,就不能容许其中一部分是从本地传下来的,否则就不好算出时间。因此假定从非洲来的现代人与当地的古老人种没有杂交,就是完全取代了。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上。所以,有其自身的缺陷。
记者:既然是首先有一个假设存在,那么,能否从古文化与古环境资料等实物上来印证走出非洲学说呢?
吴新智: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要道是今天的以色列这个地方。在以色列已经发现一些石器,这些石器是10万年前的,而这些石器是第三模式的石器。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下工具模式。
吴新智:人类在进化的同时,工具也在发展。最早的人类工具都用石头。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发现于埃塞俄比亚250万年前的地层中,制作粗糙,只是简单地用一块石头多次打击另一块石头,使之产生锋利的尖或刃,没有更高的要求和规范。这种技术被称为第一模式。到了大约17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第二模式的技术,其典型工具是两面打制、两侧大体对称的“手斧”。20万年前,出现更加进步的第三模式,从专业上讲,就是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方法讲究,作法更加细腻;4万至3万年前,除了石器以外,人们还会做很精致的骨器,包括捕鱼的渔叉、缝衣服的骨针等,还会画画,这个叫做第四模式。如果说人类进化模式真的是取代假说这样的话,那么这些掌握了第三模式技术的人的后代,在6万年前到达中国并取代了中国原来利用第一模式的那些人的后代,也就是说,在四五万年前,中国的旧石器应该是普遍变成第三模式,甚至于更进步的第四模式,但是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从化石上看,当时生活在中国的人类所用的石器工具还是最原始的第一模式。到距今3万年才出现第四模式,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现代人出自非洲的学说看样子跟中国石器的发现材料是不符合的。 “现代人”走出非洲情形

连续进化:中国现代人主要发源于本地
记者:您的观点是支持多地区进化假说。学术界有许多人认为,多地区进化假说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中国缺少发现10万到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
吴新智:这个说法是对我的论文的误解。因为有些化石是根据动物群来定的时代,因为没有用同位素测定,所以,有的人看了就以为是没有10万到5万年前的化石。其实有的人类化石也用放射性铀间接地测得6.7万年前的数据。近年来,科学家用同位素对一些化石年代进行测定,比如说浙江桐庐一个山洞里有几片人类的头盖骨,是在5万年到10万年前之间;广西甘前洞里面有一些人的牙齿化石,测定在13万年与6.5万年前之间。还有一些地点,比如说郑州的织机洞发现的石器,它的年代就是7.9万年加减1万年。长江三峡库区酆都县发现过一些石器,测定的年代是距今8万到7.7万年前之间。有石器的地方就意味着有人。所以这些证据可以证明那个时代中国确实有现代人。
记者:看来,在这方面有些误解。近些年来,您一直致力于现代人多地区进化学说方面的研究,有哪些发现和进展?
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就是说现代人是在好几个地区发展出来的,比如说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这些地区古老的人,包括猿人、早期智人,在各自的地区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中国到现在为止发现了很多化石,具体来说,有70多个地方发现了人类化石,大部分都比较零碎。还有少部分化石有头骨,也有比较完整的标本。根据对这些标本的研究,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说化石头骨的脸都比较扁,鼻梁比较塌,不像欧洲人那么高,另外眼眶大体上是长方形的,不像欧洲很多人是圆形的。还有许多其他的特征,比如眼眶外侧的脸面比白种人较为朝向前方,面部骨骼的下缘是弯曲的,鼻腔前方的开口与眼眶之间的骨面是平的。上门牙呈铲形。现在的中国人中上门牙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铲形的,反过来,欧洲现在的白种人绝大多数都不是铲形的。
记者:这些特征倒是跟我们现代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吴新智:以上这些特征说明,我们中国化石人是个连续进化过程。反过来,如果说中国人不是连续进化,中间又换了种的话,那么这些共同的特征就应该断掉,不会延续下来。所以这是连续进化的一个证明。
记者:连续进化怎么能说明我们就不是非洲现代人的后代呢。还有其他证据吗?
吴新智:有一些特征是非洲现代人没有,而东亚人有所表现。当然表现频率在各种特征上也不一样。一个是中国人中有的头顶像两面坡一样,我们叫两面坡形的头顶,而非洲人不是这样的,都是呈圆弧状的;智齿,非洲人统统都有,而中国人中有的人没有;夹紧状的鼻梁非洲人没有而中国人有;非洲现代人没有下颌圆枕,而中国现代人就有人有。
如果中国现代人的这些特征也是从非洲夏娃传过来的,那为什么她留在非洲的后代却没有这些特征?而走到中国的后代却出现了这些特征?这些特征用环境来解释比较勉强。反过来,北京猿人的头顶呈两面坡状,有下颌圆枕,这正符合中国现代人的特征,所以,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更合理一些。中国化石中有好几个的鼻梁是夹紧状的。陕西蓝田地区发现了一个60万年前的下颌骨,没有最后槽牙,在广西发现的一个头骨化石也是没有第三臼齿。如果说中国现代人的夹紧状鼻梁和缺失第三臼齿这两个特征是从中国的化石人类传下来的,不是比从非洲夏娃传下来的说法更合理一些吗?
记者:您说的是最基本特征,您的观点是“连续进化”,就是说,中国化石人类是一个连续进化的过程,没有杂交吗?
吴新智:有,“附带杂交”,就是说中国的化石人类不是封闭式独自进化,与境外的人类有比较少的杂交。比如说眼眶,中国大部分人类化石的眼眶都是长方形的,而广东马坝头骨的眼眶明显是圆的,中国化石除了这一个圆的眼眶以外再没有别的头骨是这样的了。他这个眼眶是圆的,肯定是基因决定的,这个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在中国找不到根源。而在欧洲,这种圆的眼眶就比较多了。另外广西柳江头骨的枕部鼓起来了,有点像女同志梳了一个发髻,四川、云南各有一个头骨也有这样的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晚期的。中国再早的头骨都没有这个构造。而在欧洲,10万到3.5万年前具有这种构造的头骨有很多,10个头骨当中有9个都有这个,而中国再早一些就没有了。所以说这个基因是从欧洲过来的。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个别的头骨的鼻梁是比较翘的,这个在中国也找不到根源。
这些情况说明,在连续进化的同时,与境外有少量的杂交,所以叫附带杂交。这种杂交在早期是比较少的,越到晚期,因为人的活动能力强了,交往越来越频繁了,到后来就相当频繁了,就有了外来的基因。因此,中国现代人的眼眶有的是长方的,有的就是圆的,或者是在两者之间的。所以连续进化的共同特征,并不是全部都延续到今天。有的是延续了,比如说铲形门齿,但延续的不像原来那么多,大概百分之八九十,但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特征上没有表现出延续。也就是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假说支持现代人起源假说里面的多地区进化的假说,但不支持取代说。



达成共识:需要更多的证据
记者:刚才您说过了,古文化与古环境资料更有利于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旧石器文化传统能否印证连续进化学说?
吴新智:中国自从170万年前有人了,那时用第一模式制造石器,此后一直都是第一模式,一直到3万年前,到这个时候别的模式才多起来了,第三模式也出现得比较多一些。在这个期间,就是170万年到3万年前这个期间,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模式。
记者: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能说明什么?
吴新智:西方是一、二、三、四模式一步一步地发展过来,很有条理性。中国则是第一模式贯穿始终,一直是连续发展的并没有证据表明突然进化到第三、第四模式。其间也有个别的其他模式,那就是个别地与境外有交流。这个发展模式跟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不就是不谋而合了吗。
记者:其实现代人类起源的真相只有一个,大家都研究这个共同对象。在我看来,原始数据好像都是同一个,但是从这些数据推导到结论,差别显得很大。所以,就有了走出非洲说和多地区起源学说之分。总的来说,有关现代人起源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发现更多证据,再做最后的准确评判。
吴新智:我们只能从多方面搜集证据和信息:化石,只要没有经过地层的挤压,基本就能反映当时当地的人的形态;石器,代表当时的生产水平;基因,现在的人类都是从古代慢慢积累和变化而来的,能看到古代的片断,但是其间的丢失、转移、交流等因素也要考虑。只有做了更多的工作,才能达到更高的共识。许多原始资料包括实验室结果往往可以作多种不同的解读,如何进行解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尽可能地探索并能够与尽量多的原始信息协调,至少是不矛盾的假说,才可能逐渐向真实靠拢。
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看不见,摸不着,谁都无法经历和直接检验。科学研究就是如此,需要更多的证据、更多的化石、更多基因研究的结果,而且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迷信于任何单纯的一面都不可取。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会取得更多的证据,让有关现代人的起源问题得到一个最后的确认,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记者:谢谢吴老师。
人 物 档 案
吴新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院士。1984年与外国同行联名提出多地区进化说,该学说为当今关于现代人起源争论的两大学说之一。1998年他对东亚人类的进化提出新假说。发表古人类学论著百余篇(本)。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等、《人类学报》主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