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官桥村“烈孝崖”摩崖石刻显现庐山真面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烈孝崖”位于丽水联城镇官桥村西南侧西林崖约5公里处,石刻所在的西林崖,在海拔200米的深山,周边山林茂密、岩石峻峭、山涧飞流、潭水清澈,风光秀丽,有如世外桃园。

该摩崖石刻在当地只闻其名,不见其影,普查队带着好奇的探险精神,由当地老向导带领,跋山涉水,在没有具体位置,只有大概方位的困难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攀登,在垂直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终于探寻到隐没在灌木丛中的“烈孝崖”石刻,从而第一次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庐山真面目。“烈孝崖”三字刻在西南侧的垂直崖壁上,分布面积约3平方,石刻幅径1.70米,宽0.5米,字径0.45×0.35米,自右往左横书“烈孝崖”三大字,阴刻,正书,字体遒劲有力,刻工细腻。惜无落款。根据清道光二十六年《丽水县志》史料记载:“烈孝崖在县西北二十里官桥村南,元末祝昆母子遇贼投崖处,后人刻“烈孝崖”三字于崖壁。乡没于苔藓,道光二十年[1840]樵人搜剔出之。”

祝昆,幼随母陈氏避乱山中,猝遇贼,母自投绝涧,昆望见从之。贼退,乡人迹之,昆衣挂于树不死,母亦救治得全。洪武七年[1374]举孝廉,擢潜山知县,未几,陈情乞养归。

以史书记载推断,“烈孝崖”摩崖石刻应为明代遗迹。百善孝为先,孝节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烈孝崖”的真实故事今天读来依旧感人,对于我们文物工作者来说挖掘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千年美德仍有积极的意义。官桥村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此次发现的“烈孝崖”摩崖石刻为研究丽水地域的孝节文化、人文书法提供了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