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蓄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为了避免或推迟内战的爆发,同时为了揭露美国和国民党当局的阴谋,团结教育全国人民,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志于1945年8月28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曲折、复杂的斗争,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在协定公布之后,他又妄图以协定来麻痹我党,并以继续重庆谈判做幌子,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扩大进攻的规模。国民党蒋介石以14个军分别经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各铁路分成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企图以此发挥美国现代化技术之长,割裂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甚至山地,而便于各个消灭。

为了配合和谈,做好应付全面内战准备目的,对进犯的国民党采取了自卫反击,从而发生了邯郸战役。这一战役中还贯彻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原则。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不满情绪,成功地争取了高树勋率部邯郸起义,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使敌人兵力骤减,部署出现缺口,军心动摇,加速我军取得战役胜利。高树勋起义对于蒋介石及其统帅部引起较大的震动,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归,发动内战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高树勋起义及平汉战役结束后,我军缴获了国民党蒋介石阴谋部署发动内战的大量文件,延安新华社选其重要密令7件公开发表,使全国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真相。高树勋起义及随后开展的“高树勋运动,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有爱国心、厌恶内战的广大官兵的一面旗帜,他们在此后的国民党内战前线大批倒戈起义,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从而推迟了蒋介石反动派进行全面内战的计划,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共中央随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广泛宣传,号召国民党军官学习高树勋部队,从而取得解放战争中策反工作的极大胜利。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