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愿中国书法伴随奥运传遍全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火炬手张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27日以奥运火炬手身份,回到家乡洛阳参加奥运圣火接力活动,他作为首棒火炬手,手持祥云火炬在隋唐城遗址公园西门广场前起跑,拉开了奥运圣火在千年帝都的传递之旅。

8时10分许,张海高举祥云火炬,迈着稳健的步伐,始终微笑着,频频挥手向两边的观众致意,一头银发格外引人注目。

“北京奥运会给古老的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创造了机会,”张海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选取了中国传统印章和书法的元素,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参赛运动员更多地了解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协最近组织了“千名书法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活动,所有作品将捐给北京奥组委。

“如何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像奥运圣火一样薪火相传,是我近来思考最多的问题,”作为中国书协“掌门人”的张海说,“当今时代为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我们应该当好这个‘火炬手’,使古老的书法艺术传承发展,走向世界。”

1984年,著名运动员朱建华成功飞越了2.39米的横杆,创造了世界纪录。受之启发,张海极力在书法界倡导“一厘米”精神,提出“只要在前人的肩膀上有一点逾越,就是成功”。

“和更快、更强、更高的奥运口号一样,我所倡导的一厘米精神,也是激励人们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向新的境界攀登。”

“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体育加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张海说,“这和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书法有着相通之处,书法艺术是‘技法加文化’,重在提高人的综合素养。”

作为当代书法大家,张海以隶书为本,使之与汉简、行草水乳交融,独创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草隶”风格享誉国内外并产生重大影响。

张海长期在河南致力于书法界的组织领导工作,本着“只有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创造奇迹”的信念,他动员并发动了更多的人参与书法,使河南这样一个“缺乏大家、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成为一个书法大省,形成了大气、厚重的“中原书风”。“实际上,中国书法的传承和普及,和‘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息息相通。”张海说。

“刚刚在北京结束的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有18个国家参加,这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时参加国家的数量差不多,”张海说,“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个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宗旨的国际书法交流展览活动,会像奥运会一样辉煌起来。”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