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大火后的“月光之城”正迈向“重生”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四方街的一角,福建人黄国英的小店重新开张已数月,她期待着大火过后的古城能尽快重现往日“辉煌”,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两年多前,一场大火让独克宗古城遭重创。经过各方努力,重建后的古城于今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被烧毁而重建的民居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大部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水电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工程也全面推进。

  独克宗古城建城历史悠久,距今1300 多年,它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月光之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2014 年1 月11 日,古城发生火灾,过火面积98.56 亩,占古城核心保护区面积的17.8%,246 户343 栋房屋被烧毁。

  火灾后不久,记者在古城核心区域看到的景象是庭院坍塌, 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曾造访过的几栋历史悠久的藏式古民居也在大火中被毁。黄国英的店铺所在的四方街也在大火中成为一片废墟。

  令人惋惜之余, 也令人对古城“浴火重生”充满期待。救灾、规划、重建……按照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重建时间为3 年,总投资12.23 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 亿余元。

  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表示,为了满足重建与保护的需要,恢复重建将古城划分为恢复重建区和完善提升区,覆盖1.5 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规划区。其中,恢复重建区为此次火灾损毁区域,面积98.56 亩;完善提升区为除恢复重建区外古城规划保护区域,面积2151 亩。

  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松建华说,“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建新如旧、以复其貌,旧中透新、以显特色,重建与提升并重”的原则在恢复重建中一以贯之。

  古城恢复重建指挥部民房重建组副组长杨继祖介绍,重建充分考虑了消防这一重点,一些消防管道甚至下埋到2米,并进行防冻处理。此外,1.5 平方公里范围内还规划了21 个消防池,储存4000 立方米水,并拟成立消防中队。“未来,如再遇火灾,我们有信心做到打小打早,把火灭在局部,避免火烧连营。”

  目前,大火中被毁的246 户民居99% 以上已完成主体结构的修复重建、整个焚毁区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期(水电路等) 工程已完成、二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正在推进……

  3 月的迪庆高原,仍能感觉阵阵凉意。古城的街巷里, 不时有游人走过。走在古城的街上,街角的消火栓箱等消防设施不时映入眼帘。许多重建的民居里,一些工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古城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工程也在施工。松建华说,焚毁区里已有15%左右的店铺开张迎客。

  在四方街,四周藏式风格的民居已然耸立,一辆小型消防车停在广场上备勤。黄国英2005 年就在四方街租房子开店,火灾让她损失惨重。看到古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进展,不服气的倔劲,让她又在此租了房开店。虽然游客量不比从前,但她依旧坚持每天上午九点半开门,晚上十点关门。“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来得更多。”

  昆明游客冯中志近几年来已是第4次来独克宗古城,为古城大火扼腕叹息的他看到古城的“新模样”没有感到陌生。“文化还在,人也在,相信完全重建好的古城依旧会是众多游客向往的月光之城。”

  天上没有“蜘蛛网”、所有电线入地、消防设施全覆盖、天然气管道铺设到位…… 完成重建后的独克宗古城,在松建华心目中将实现这样的图景。“重建全面完成后,古城各分区功能将更加完善,总体保护和管理水平也将全面超过灾前。”松建华说。

  独克宗古城承载了雪域高原各族人民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藏族群众“香巴拉”理想城的梦想和实践,以及千年茶马古道商业文明的记忆、红色火种和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

  经过努力和时间的沉淀,月光之城必将成为“香巴拉幸福理想城”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必将迎来“浴火重生”。对此,松建华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