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实力派青年人物画家张劲松
张劲松
张劲松,1969年4月生于郎山脚下,柳河之滨,幼承家学,酷爱绘事,既长,毕业于潍坊学院艺术系油画班,得受西洋大师之熏染,于西画略有浅涉,后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时常浸淫于大师典迹之中,又得沐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吴山明、吴宪生、冯远先生雨露,亲聆教诲,始识门径。
劲松于西画、国画、雕塑均广泛涉猎,撷取众长,经意匠经营,初具面目。其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兼擅,人物尤精,作品注重"高古"、"简约"、"文气",追求南宗所谓"清通简要"的气韵和"平淡"、"散逸"、"悠远"、"素朴"、"荒寒"的意境,植根于传统,又不被传统所囿,兼收并蓄,广采博学,充分发挥文人画的笔情墨趣,挥洒写意,弄笔成趣。其作品形象有赖扎实的功底,笔简意繁,结构紧,用笔松,喜用八大山人奇而简、轻狂冷逸、寓动于静的风格、手法来处理画面。主张唯"静"才能生"淡",唯"淡"才能生"素朴"。才能如品清茶,可品、耐品、初品平淡,愈品愈酽。其用笔喜欢倪云林的"飘逸"、"淡泊",金冬心的"稚拙"以及徐渭的"清狂"、"恣肆",并深谙元代山水枯笔淡墨"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妙处。其用墨惯用宿墨,尤其喜欢宾虹先生"生涩"、"古朴"、"沉着而不浮泛"、"见笔见韵"的墨趣。
张劲松作品《外面的世界》
张劲松作品《光明使者》
张劲松作品《净土》
张劲松作品《高原暖阳》
张劲松作品《吉祥雪域》
张劲松作品《光炳中华》
对于画家来说"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要在盈尺小幅上表达太多的东西(活生生的人物神态,不俗的格调,清远迷离的意境,淡不漏痕、恰如其分的笔墨情趣)靠的是什么?是"空灵"、"宜假不宜真"的形象(眼睛的一顾一盼,嘴角的一丝微笑,腰身的扭动)?还是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一条中锋小线,一滴留有渣滓的墨痕?是!又都不是,其实一个画家区别于他人的往往仅是一丝细微到不可言语的感受,和在艺术创作中对这一丝感受的生动而准确的表达罢了。这或许于作者的"内秀"、"颖于悟善于思"有关,从其画中总能让人隐隐约约感到一种"惆怅"、一种"孤高"、一种"冷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深知"篇终接浑茫"、"意犹未尽"的道理,能通过独到地处理,充分调动观众的联想,以补充画面的"未尽之意",正如刘国辉先生所说"高明的画家是牵着观众的鼻子走进自己设置的艺术世界",观其小品《暄》下方点的几个绿苔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茫茫草原吗?
辛勤的耕耘必有丰厚的收获,劲松的勤思、颖悟、苦学,带来的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画展并获奖,有论文多篇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近年来劲松又多次参加中国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由江西、四川、黑龙江、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速写、水粉集十余种,速写作品被用于湘教版《美术》教材。青州电视台《翰墨青州》栏目为其制作专题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