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迁喜”冯开兰2015小幅作品展暨宋庄艺术论坛纪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12月26日晚上8:30,《迁徙•迁喜一一冯开兰2015小幅作品展》在《宋庄艺术论坛》正式开幕。这样的开幕式是一个很特殊的开幕形式,它不是在一个实体的展示空间,而是在一个微信群里,各方可以畅所欲言,讨论、批评、肯定,甚至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也可能对一些已有的见解进行瓦解、破碎……《宋庄艺术论坛》是一个非常当下和国情的产物,杨毅达无中生有创建这个论坛已经三年,双周一次的论坛活动已经举办了58期,许多当代艺术中的著名批评家、艺术家都作为嘉宾与论坛里的艺术家及各界人士进行了许多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宋庄乃至整个艺术界都有广泛影响。策展人王振林希望通过线下工作室的开放展给观众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后,通过在论坛中,经过各方的沟通、抒发、批评后,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获得全方位的解读与批评,这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观者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的理论构建。

 

      本次论坛开幕式上,大家各抒己见,对艺术家及作品展开了充分讨论。

 

      何继(艺术家):我常常想起美国鲁伯特•格林特主演的电影《哈利•波特》,其情节的悬疑,影音的风暴以及真人魔幻开创了视觉盛宴的新途径。我认为宋庄艺术家冯开兰就是哈利•波特式散发思维在绘画语境中实现自我的创造者。她所涂鸦的水墨实验在机械与现实之间寻找到了一条恰当的出路。正如20世纪哲学家古德曼认识到了艺术语言的独特性,认为艺术的关键不是表达对象,而是表达方式。显然,冯开兰的艺术呈现和诠释在作品中得到很好的统一,并且能贯穿她所有的经历和回忆。她的一些作品在某个空间上不断地上涨、堆积,最后消失……这种意象就像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中的词句不断地变幻、展现,最后呈现出空白与虚无。而她另一些色彩斑斓恣意泼洒的作品,则让我想起美国女诗人毕晓普的诗:“硕大的叶片上水银的叶脉,那些涟漪,扑向,码头侧岸…”当然,我更欣赏她还有一些作品,把水、墨、色、情绪压在某个空间,像糜烂的城堡,又像流淌的欲望,它不止艺术层面的解读,某方面则暗合一种社会学,以及心理意识的揣测。诚然,艺术毕竟是视觉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最后共振,诚如黑格尔非常自信地指出:“我可以肯定地说,艺术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就比自然高多少”…值得庆幸的是,我想黑格尔这句话,是对冯开兰和冯开兰艺术的双重肯定……

 

      曾红洁(艺术家、当代女子画会会长):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开兰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从构图来看,她的作品有着理性的犹如机械般的感觉,而色彩上,又有着女性特有的色彩感觉,从而体现出她所拥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辨识度很高。她是我们女性艺术家的骄傲。

 

      蒋焕(艺术家):冯开兰的作品更多是生活迹象的呈现,其中的理性成分与我所见的诸多艺术家单单从感性表达不同。她的画面中饱含着理智的情谊,纠结、敏锐,但根本的抒发还是来自于她的乐观与开放。在貌似极繁的表象下,有一种对整体的主观把握。我想这得益于她生活中对朋友的关爱,对认知深度诚恳的探究,以及她那种对艺术决绝诚恳的态度。我喜欢她作品中的那种约束感,貌似平缓,内含激情。

 

 

      我认识的一些的跨界艺术家,他们基于原来的专业和学识,在发现了艺术这个可以使自己达到自由状态的空间里,变得比科班出身的艺术家更加富有创造力。这在今天的中国是一种现象,值得研究。开兰就是其中优秀的一位。

 

      陈栋(艺术家):冯开兰敏锐理智又归于感性的抽象呈现,色彩天赋极佳!为她出神的作品喝彩!

 

      雷亮亮(艺术家):冯开兰老师的艺术有一种当代波普的味道。

 

      赵毅(企业家)冯开兰老师发愿艺术,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信念,现已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进步,祝愿她将成就正果。

 

      陈清晨(艺术家):在非艺术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利益和愿望所驱迫,不得不为生存而斗争,忙忙碌碌,载沉载浮,喜怒哀乐,不决于人。这是一个必然王国,人是不自由的。但在艺术世界中,人类却超越了这种局限的存在。艺术为人类展现了重新天地,人类在艺术的王国中找到了自由。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沟通天地人,沟通情感和思想,沟通就是共享。从不自由乔迁到自由创新发展。

 

      墨僧(艺术家):杨毅达老师以其慧眼选择了优秀的艺术家,冯老师的作品鲜活,非程式化,真实,极易触动观者。难能可贵。杨毅达老师活动的切入点和形式也特别好。

 

      杨毅达(论坛秘书长):@陈清晨,谢谢!人的不自由是受制于我们的环境和肉身。但是思想的自由则决定我们的命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首先在思想上是自由的。而冯开兰的作品就是在体现一个艺术家思想上的自由和肉身上的约束。所以理性,也所以感性。她在两者之间游弋,这就是她作品的意义,虽然今天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整个状态已经出来了。

 

      张利军(艺术家):冯开兰有在大山泥土中的成长体验,野性充盈,后有机械制造厂的经历,又伴随着生活的某种痛苦辗转,最终交织并活脱出一种“脚手架”的语言结构,隐显着不确定性的无限张力与生机,但这背后,脉搏起伏着的是一颗感恩之心。

 

      宋军生(香痕艺术家):冯开兰作品中感性的抽象元素,使其作品在意识形态和书写观念的基础上打开宇宙的自然本质,她在有意识地找到一种确切的表达方式,将它转化成更为直接的形式。她并不仿照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独立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她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能更亲近“抽象”本身的途径。

 

      现代艺术之父塞上把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带向了抽象,把自然世界抽象成圆柱、圆锥与球体三种最基本的形状,促成后来立体派的诞生;还有蒙德里安在立体派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富于鲜明个性的几何抽象艺术……

 

      在开兰君的艺术创作中,除了情绪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她,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里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幻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籍。开兰君在中式形态里的书写观,逐步打开意识形态中主观硬边式抽象,通过诗意的累积和色块式的叠加。模糊其内心情绪的张扬和激越。逐步渗透到精神世界的秘境中去。

 

      从现实意义来说,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抽离的美感享受,便希图将客观物像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开兰君的意想式归纳,和繁复式堆砌,使其表现主义的精神内质脱离了现实形态意义上的桎梏。

 

      她具备了浪漫主义的诗意与理性主义的归纳,通过对纸张与颜料的把控,色彩与意识形态的融合,从容地转换着精神世界的思考图式。

 

      从放弃社会化职业的刹那,艺术的种子已经在她的内心蕴藏很久了,从社会物质化到生命里的精神化,是人格的不断升华过程,艺术之源亦在其内心喷薄而出,理性而缤纷的展现在其绘画的格调里。

 

      愿君有长志,御风而翱翔!

 

      姚兴文(艺术家):有大家范了。

 

      崔龙(艺术家):确实有大家风范。

 

高润喜(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大家看了开兰的画,再看我的文章,至少不虚吧。(高润喜在一篇题为《观开兰现象,创书象奇迹》的文章中阐述了他对开兰作品的      见解。)

 

      黄太格(艺术家);心中幻象呈现到纸上也是一种迁徙,这种心灵的迁徙使一个人成为一名会画画的艺术家,是我们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方式,看到开兰老师作品很个性的表达,做到了由心灵到视觉感受的迁徙,她正在这路上……

 

      建彰(艺术家):开兰作品很当代,很漂亮,第一次看到就喜欢。

 

      陈瑞奕(深圳市瑞•艺术机构董事长):恭喜冯老师,作品很赞!

 

      邵琦(阿特传媒董事长,《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主编):冯开兰的创作一直在敏感地捕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单纯的事物,通过思辨的语言文字处理,在语义多样的意象中探讨事物的本质,透析真实和虚幻、存在和转化、感知的关系;探索和建立一种工作的框架和思维方法,这种工作脉络的构建使得其创作更富有视觉和思想的延展性。
      冯开兰在创作中尝试营造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代表着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观者需要不断地变换观看的角度来获得不同的视觉感受。冯开兰是我这些年策划的不多的优秀女性艺术家之一。她是值得关注的艺术家。

 

      田军(策展人):开兰的作品很好,喜欢!祝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振林在策展前言中说:“‘迁徙’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无限的可能和新的支点,另辟蹊径才可以把以前的成就放下,去追求更远的目标,保持着一种在路上的状态,才不会把自己禁锢在某个地方。冯开兰从有着大山、森林、雪原的黑龙江省的一个林区小镇,经历过无数次转行、换岗,经历人生的一次次起起落落,怀揣着一种“流放”的心理状态启程寻找!

 

      冯开兰的作品具有一种非常独到的现代性,而这种现代性是在本土艺术的资源中滋生的,在笔的游走中有着一条脱离实际超越现实灌注着她全部精神的一条线!这条线记载着冯开兰的人生轨迹和艺术历程。”

 

      2011年至2012年,冯开兰在国际书象学社学习,受教于社长魏立刚。从汉字出发,去演绎万有,是国际书象学社的教学宗旨,也是冯开兰抽象艺术的灵魂。社长魏立刚因故没能到论坛现场,但在线下的沟通中他鼓励冯开兰坚持极多、排序的个人风格,为成为大家做好思想准备。       

 

      冯开兰在论坛中认真听取大家的讨论,对大家给与的肯定、进行的剖析,进行认真的理解和领会。她感谢大家对她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和鼓励,感谢国际书象学社社长魏立刚的教诲之恩。在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之际,暗暗发心要更加努力,以不负大家的厚爱。

 

      艺术家王晓蓉,王勇、雷亮亮、王星星、林琪、林雅轩、李白雪、吕美、陈蒙、刘开友、刘阳、杨小帅、宋新成、宏利、海珍、洛水、赵天琪、永中、云豆、自然陶社、李应登,张雅梅等参加了论坛的讨论。

 

      同时,大家也对《宋庄艺术论坛》这么多年来,以一种公益的形式,组织艺术家共同探讨艺术、探讨宋庄乃至全国的艺术生态,为实现这种生态链的沟通、交流和衔接、完整,所做的积极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并对本次展览的形式表示赞赏。

 

      《宋庄艺术论坛》秘书长杨毅达在发言中说:“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是宋庄艺术论坛推广后宋庄的一个计划,希望通过批评家、收藏家、画廊经理、美术馆馆长一起与艺术家亲密接触从而更好的挖掘新的艺术人才。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状况和创作状况。我们今天才是一个开始,此次展览的主题是“迁徙、迁喜”,从工作室的迁徙到艺术理念的迁徙一个道理。

 

      论坛一般拟定讨论时间是晚8;30至10;00,但论坛中人们似乎意犹未尽,直到凌晨1点,人们才渐渐散去,论坛当天,因为是冬至,大家一起到翱翔阁(冯开兰工作室)来包饺子、吃饺子,聊艺术、谈感想。深夜00:54,当天论坛最后一位群友留言说:外面起大雾了一团一团滴飘荡。是呀,在这样一个雾霾严重的冬天,艺术市场也是一片寒冬和萧瑟,但仍有这么一群人, 因为艺术而聚集在一起,因为梦想而相互鼓励。子夜已过,黎明已经可期可待……

 

      整理/翱翔阁/2015年12月23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