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接中国画教学的全球化挑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山 棒棒日记1 120cmX120cm  布面 2011年

 

      2015年12月5日,“2015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北京展”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出四川美院中国画系22位教师的作品,呈现四川美院中国画系的整体面貌。关于教学和创作实践,我们采访了四川美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先生。

 

      受访者: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以下简称“黄”)

 

      川美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画,今天的教学有何特点?

 

      黄:中国画的教学今天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西方后殖民主义的侵蚀,另一方面是民族虚无主义情绪的膨胀。前者在教学观念和体系上直接冲击和影响到中国画传统教学模式,西画式的造型训练体系今天几乎成为八大美院教学的主轴。后者则使一些师生严重缺失对传统的认知和敬畏,“反传统”、“反笔墨”似乎成为革新的代名词,而“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至今阴魂不散。对此,我们作出了对应的策略:建立与中国画自身特点相符的造型训练体系,如“意象素描”“意象色彩”课程等。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以及与中国画审美特质相关联的解读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同时,主张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的“二元论”。即在对传统进行精深研究的同时,鼓励学员大胆探索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法的“三新”实验表达。如何建构与西画比肩而立、符合中国画特点的自我教学体系,成为当代艺术教育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次展览与之前成都、青岛、重庆等地的展览有何不同?

 

      黄:此次展览继续坚持以“中国画新形态”为指向的创作主张。与以前展览的不同之处,是艺术家们在当代文化建构的进程中更加关注传统与创新的自我演绎。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更加明确的审美指向和更加多维度的思考,而表现中华文化精神特质和中国性审美韵味,探索具有民族精神和中国画审美特质的当代语境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看到教师团队作品的多样化和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自身艺术创作风格二者之间关系的?

 

      黄:艺术的本质在于多元和不同。教师艺术创作的个性化探索是艺术家自我建构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走出样式化创作之必需,更是坚持开放式教学的前提。但个人的创作取向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要求,更不能无视教学规范。对于教学,我们的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即“厚基础、宽口径”。但倡导发挥教师的个人教学优势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始终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教育主张。

 

      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内容是展览作品的一大看点,您怎么看艺术的地域问题?

 

      黄:艺术的地域特色的确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定位一个群体艺术的审美向度,并且有助于这个群体人文品格的凝炼与塑造。中国画系的创作无疑具有“川普”的特征:辛辣。长江流域文化内涵和巴渝人文风情依然是艺术家创作内容的首选,而跨文化交融和国际化视野则是艺术家建构话语体系的自觉和必然选择。

 

      请介绍一下您本次的参展作品

 

      黄:我的作品的内容一直比较关注现实,愿意为底层人群画像。同时对传统技法在当代的自我演绎作了大量的实践与尝试,试图拓展中国画语言的外延并探寻建构自我中国画语言体系的可能性。“艳俗化”和“民俗化”风格是我探索的兴趣所在。

 

      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川美中国画系对未来的发展有何设计?

 

      黄:中国画系一直秉承传统与创新“二元并存”的教学主张,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依然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坚持“山水、花鸟、人物”并重的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以培养学员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轴。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努力探索和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以“拔尖人才”实验班为抓手,培养更多具有“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艺术人才。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