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宋代建窑黑釉曜变茶盏谈起
2015-11-18 14:39:05 作者:叶文程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最近,一位收藏家发现一件宋建窑黑釉曜变茶碗,该茶碗口径13 厘米,足径3.7 厘米,高4.5 厘米。口径外撇,沿下内收,腹壁斜直,圈足矮小。
这件黑釉曜变茶碗的材质,是采用含铁量高的胎泥做原料,研制精细,没有发现粗大的砂粒。胎呈棕褐或褐黑色,胎颇厚重,火候一般,声音也一般。胎体和圈足修胎规整,为轮制,局部留有轮旋的痕迹。圈足矮小,是属于浅挖的结果。
该茶碗的釉色,施黑色釉,油层薄,不很均匀。碗的内外口沿均呈棕褐色。碗的外底部和圈足露胎,外腹底的周围釉层较厚,有垂釉现象,从而形成的泪痕状。釉色表面不很稳定,碗的内壁一般呈黑色,另一半则灰褐色,不完全真黑,而碗的外腹壁大部分则呈灰褐色,釉色显的不很均衡协调,这大概是烧窑时所放窑位和火候造成的情况。
这件碗内腹壁半边呈黑色,另半边呈灰褐色,而在灰褐色的半边釉层表面大部分,在阳光和灯光的照射下,自口沿至腹底间呈现出五色斑斓的曜变斑纹,似块状斑,有似树丛枝条,随着角度移动变化会闪烁出蓝、红、黄、褐等色相光晕,相当美观也相当耀眼。而在茶碗同一边的外壁自口沿下至腹底间,也一样出现并形成有几处局部的成块或成组曜变斑纹。
与茶碗内腹壁曜变斑纹比较有几处长短大小不一、断断续续的曜变斑纹是那么清晰、亮丽,有的还依稀隐约可见。
我们在观察中还发现,这件碗的外腹壁釉层的表面,还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腹壁上下产生一种类似“蚯蚓走泥纹”的银白色的纹路,有细密有稀疏、有弯曲,走向不同。虽然不像钧窑器物的纹路粗壮走向,这可说也是一种奇妙的窑变状态。如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共识,就算是一个偶然发现,提供大家一起共同鉴赏和研究。
就这件曜变茶碗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粗浅体会和心得。
一、关于这件黑釉曜变茶碗的时代问题。我们从该器物的造型看,它是一件中型的撇口碗,或称敞口碗,在传世和遗址出土的产品数量不是很多,较为罕见。建窑烧造器物,敛口或称束口碗品种较常见,数量也很多。再从胎釉看,胎质为灰褐色,或称灰黑色,还没有达到建窑标准的胎釉程度,釉层薄,釉色为灰黑色。特别是有曜变斑纹的内外腹壁更是显出一种银灰色,达不到建窑兴盛时期的深黑色。又从工艺的制作上看,就显得有点初创时的器物不太成熟精致细腻,也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上还不是很到位,应该是属于早期的产品,为此我们把它和南宋时期的典型产品和曜变效果比较,我们初步判断其时代应该是建窑北宋中早期烧造的产品。
二、关于曜变的成因问题。所谓“ 曜变”实际上也是一种“窑变”。这是大家感兴趣和颇关心的问题。历史上建窑的黑釉盏,几乎都是属于窑变的器物。其品种有:兔毫斑、油滴斑、鹧鸪斑和曜变斑等多种斑纹。
在窑炉烧造时出现的某种曜变斑纹,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诸如胎料、釉料和烧窑过程中的温度火候的制约和影响,是非人工所能完全控制的,而是在窑火中自然生成的。特别是要烧成一件优秀、到位、美观的曜变茶碗难度就更大了。所以说一件好的曜变茶碗烧成难度很大,成功概率很小,偶然能出现一件实属难得。
三、有关曜变斑纹的一些看法问题。所谓曜变,从字义上看,是光耀、明亮的意思。一种解读,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曾载:曜变是建窑无上神品,史上罕见之物,其地(指胎) 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泽,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指值万匹绢)。曾有幸见过此茶碗(指日本拥有的曜变茶碗) 的人说,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化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慕名。完全不像人间烧出瓷器。有的人则认为曜变茶碗会焕发出耀眼的七彩斑斓的关晕。这是日本人等的一种解读。二是有的人根据宋祝穆《方舆胜览》写到的“兔毫盏”,黄鲁直(即黄庭坚) 诗中“建安瓷碗鹧鸪斑”,君汉(即蔡襄)《茶录》所记“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兔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引申毫变盏极难得且价格昂贵,非宝莫属。进而认为建窑的主要品种是兔毫盏,毫变是其变异的品种,也就是建窑的变异品种。这里的“毫”相当于“窑”,因此“毫变”与“窑变”同义。而曜变是从毫变过度来的,所以中国宋代记载的“毫变”“异毫”与日本称的曜变是同一个品种。第三种解读是有的人认为曜变釉是鹧鸪斑釉中的特殊品种,曜变内外黑色釉面上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斑点分布不均匀,几个或几十个聚集在一起,一经光线照射斑点周围既有炫目的晕彩,随着视线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变换,蓝、紫红、金黄等色,璀璨相应,珠光闪闪,都属世上至宝。四有人认为鹧鸪斑釉是在兔毫釉出现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结晶釉。
宋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催生了兔毫釉、油滴釉以致偶然烧出的鹧鸪斑曜变釉盏。无论兔毫釉、油滴釉、曜变釉都是建窑生产烧出的黑釉结晶体。而曜变釉极为罕见,它并不是真正的鹧鸪斑。对建窑曜变斑还有其他的各种解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对建窑黑釉曜变斑的看法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说纷纭,各有道理。
四、对这件建窑黑釉曜变茶碗的认识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陶艺家都在努力仿造建窑的黑釉曜变盏,但至今未能仿烧成功。从目前情况看,宋建窑黑釉曜变茶碗是客观存在的。尽管这类器物的存世量不是很多,应该引起我们学术界、文物界的广泛重视和认真研究。这件宋建窑黑釉曜变斑纹茶碗,无论在造型、品相和曜变斑纹上看,是一件非常珍贵器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