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密码”--李英杰硬石艺术作品展开幕
2015-10-22 16:43:21 已浏览次


日前,恰逢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个敬老、爱老的节日里,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隆重开馆,开馆之际特邀请“重阳聚丹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离退休老同志造型艺术作品展及“岩石的密码”--李英杰硬石艺术作品展开幕。
展览开幕式在奥加美术馆酒店举行, 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奥加美术馆主办。
本次展览邀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担任展览开幕式主持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哈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刘红革、韩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金辰坤以及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奥加美术馆馆长李英杰于现场致辞。
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外大街26号,与奥加美术馆酒店、奥加美术馆融为有机整体,面积1500㎡,是一个集学术性、国际性、原创性为办馆理念的国际化的文化艺术研究交流平台;是各类艺术家、设计师的交流会所;是集收藏、展览、会议(同声翻译)、教育、培训、推广、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博服务艺术机构。
开馆之际特举办“重阳聚丹青”清华美院离退休老同志造型艺术作品展及“岩石的密码”李英杰硬石艺术作品展。
“重阳聚丹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离退休老同志造型艺术作品展展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叶喆民、谷嶙、崔毅、常沙娜、陶如让、邱承德、朱瑞琛、陈和鼎、郭华、 张国藩、姜沛然、冯梅、袁杰英、祝韵琴、庄寿红、潘吾华、庞瑞媛、罗真如、李凤菘、张世礼、张锠、李燕、宋涤、王国伦、杜宏宇、张虹、秦岱华、蒋爱勇、祝重华近30位离退休老同志创作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60余件作品。
这些老同志年龄最大的已经91岁高龄,但年龄丝毫没有阻碍他们参展的热情,虽然作品种类不同,创作手法各异,但都表现出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高超的表现手法、执着的艺术理想、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也让我们看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容并蓄、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学院风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选择在重阳节举办这一展览,既是为了表达对学院前辈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更是为了展现老同志们退而不休、不辍笔耕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将激励后辈学子继续传承学院精神,肩负历史责任,和老先生们一样在追求艺术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展览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岩石的密码”--李英杰硬石艺术作品展是继意大利、日本、法国展览后的博物馆开馆展。
此次展览展出由李英杰先生集30余年发现、选择、创造、设计、收藏、研究的中国天然石画及意大利硬石镶嵌画。
这些作品远观似油画,近看肌理清晰,脉络分明;是雕塑?是绘画?还是装置艺术?我们无法给与一个清晰的界定!因为她根本不属于人类大脑皮层所能想象与演变的艺术范畴,她是艺术的始祖、大自然的艺术源泉——致中国硬石艺术家李英杰的那些原生态硬石作品们。李英杰这位潜心于大自然地质美学、致力于发掘岩石作品、投身于不断破译“岩石密码”事业的艺术家!他对天地的敬畏,他对艺术的诠释,于他的每件作品中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传递。
李英杰的原生态硬石艺术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鬼斧神工”,“虽为天做宛如人为”的美学观, 他从原生态艺术的特殊视角,对本无生命的石头赋予了“大美天成”的艺术生命,特别是他提出的:原生态物质,有迹、有象 + 人为思想 = 原生态硬石艺术之概念很值得关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