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自然 情溢北方——著名画家张连贵访谈
张连贵山水作品 夜半醉醒时
张连贵的作品流露出不尽的情感源泉和技法上的高度自由。他信手拈来,又不复制自己,所有线条既是坚实功力的表现又是不同情形下的情感轨迹的刻画。日前,境界书画网名家访谈专栏对他进行了电话专访,以下是他的一些创作感悟,以飨读者。
记者:您的画作,尊崇东方艺术传统,吸纳西方艺术精髓,礼赞兴安山水,倾诉画家心路历程。作品中“泼彩法”运用独到,能请您谈谈您的“泼彩法”吗?
张连贵:这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我的发明。谢赫的“六法”中就有“随类赋彩”的说法。中国画是以墨为主,但不排斥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色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画也要吸收世界各种艺术的优秀元素使之不断发展,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自然主观地融入。张大千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榜样。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很适合用“泼彩法”来表现,既自然天成,又意味无穷。“似与不似之间”,能很好地表达意境。
记者:工笔花鸟和写意山水都是您的擅长,您认为在创作中工笔与写意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呢?
张连贵:工笔画和写意画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表现方法上有所不同。工笔画要求造型严谨,方法比较细腻,勾线、渲染。而写意则是一气呵成。有人说工笔画是基础,先学工笔再学写意,其实不然。有工笔基础的更好,因条件所限也可以直接学写意。好的工笔画应该是“远看像写意,近看是工笔”,好的写意画应该是“远看气势,近看功力”,最怕糊涂乱抹,空洞无物。现在有人急功近利,把工笔画画成单线平涂,用线描边,毫无理解,更谈不上线的表现力,写意画更是漆黑一片,笔飞墨扬,故弄玄虚,实不可取。
记者:您深谙艺术是要用中国的、民族的审美观和传统绘画精神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风情。您激情创作的《莫言荒凉处 它日是绿洲》,再现了陇原的大美风光,能谈谈您当时对这幅作品的创作情境吗?
张连贵:我第一次去兰州,印象很深,特别是看到一片绿洲非常激动,看到了生命和希望。过去只在文章上读到“人定胜天”,现在一切就在眼前,急于表现。什么是美?天人和一,自然和人类的和谐是最美的。人不要无端地改造自然,而应顺势而生、顺势而动。远山的雄伟险峻和山下成片的绿茵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矛盾性的高度统一,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向我们幢景着未来。艺术来源于生活,绝不是单纯笔墨的泼洒,只有感动了画者才能感动观者。
记者:您为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捐赠了力作,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呢?又是什么促使了您有这样的想法呢?
张连贵: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有责任为其尽一份力量。齐齐哈尔地处北方,近半年都在采暖期,所以我画的是一个瑞雪飘飘的景象,也是这个城市的特征。把这样一幅具有城市特征的作品捐赠给我们齐齐哈尔市的博物馆,也表达了作为鹤城人对雪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