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罕唐卡及佛像亮相古天一2015春拍

  北京古天一10周年2015春拍将于6月4-6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此次春拍将推出“缘起——藏传佛教艺术”专场,涵盖金铜佛造像、唐卡、法器等篇章,重点关注十二至十五世纪喜马拉雅文化艺术精品,涉及克什米尔、尼泊尔、藏西等地区风格作品。

  18世纪 五世达赖见蒙古王唐卡

  (撰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罗文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世达赖见蒙古王唐卡 18世纪 49cm×33cm RMB:600,000-700,000

  这是一幅极为独特的唐卡,值得关注。

  首先,唐卡的主尊的身份与众不同。从画面上看,中心所绘是一位藏传佛教高僧形象,头戴黄色桃形头顶班智达帽,着无袖坎肩、黄地织金祥云与凤纹僧裙,外罩暗红地织金花瓣和缠枝莲纹袈裟,面庞饱满,眉眼细长,蓝色头光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右手施说法印,左手下探作加持状,全跏趺坐于双层垫上,背后有深蓝地织金龙纹靠垫,下承方形台座,即传统的坐床,其背屏似为木质彩绘,由多弧形曲线构成的双层上部横梁,这是自元以来的高僧坐床的基本样式,横梁顶上装饰怪兽面,头顶摩尼宝珠,口衔珠鬘。这种装饰多见于寺庙建筑和曼荼罗门上,少见于座椅上。横梁两端装饰摩竭鱼头和卷枝纹头,颇具藏族装饰特点。坐床右侧为金汁绘古树,自床侧地上虬劲而上,荫护上师,在天空部分有盛开的花朵和密集的枝叶。枝叶之中,有一红色裸身那若空行母,左手上举持嘎巴拉碗,右手向后持钺刀,肩扛喀章嘎,立于蓝色光线和楮色光焰的背光中,左腿前迈,脚尖抬起,双脚下踏红蓝二魔,动感十足。右上角云端是一位高僧,头戴红色班智达帽,全跏趺坐于双层垫上。左手胸前持杵,右手持铃,置腹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再回头观察中尊喇嘛所加持的对象。他是一位剃髪脑后留有一辫,须眉下垂的男子,身着深蓝地织龙纹官服,外罩黄地织花斗篷,来自于清代宫廷的赏赐服饰,显示出施主拥有极高贵的身份,他左侧的侍者头戴缀红缨兽皮帽,身着暗绿色大袍,右手托着主人的帽子,暗示了主人是一位蒙古权贵者。他正在接受喇嘛上师的加持,同时带来了诸多的珍贵礼物奉献给上师,再右侧的侍手捧一卷绸缎,最外的一位侍者迈步上前,双手向前,手捧金盆,内盛奇珍异宝,向上师奉献,侧面斜视上师,似乎是不敢正视,又忍不住想一睹上师丰采的感觉,十分生动。座前有水池,水鸟悠然,有龙从水中盘曲而出,驮负供盆,内盛珊瑚、摩尼宝、海螺等海中宝物供奉佛座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面中各种场景都在表现某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即一位来自于蒙古高原的重要贵宾正向接受一位西藏高僧的加持。从主尊喇嘛的形象并不难判断,此人应当是达赖喇嘛中的一位。达赖喇嘛中与蒙古高僧关系如此密切的主要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蒙古贵宾所着清代官服暗示这位上师应当是后者,即五世达赖喇嘛。另外,左上角的那若空行母也每每与五世达赖喇嘛同时出现,也证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右上角的这位上师似乎是一位宁玛派的高僧,五世达赖喇嘛与宁玛派渊源颇深,长期传习其教派,此事广为人知。所以此喇嘛形象应当是暗示他的宁玛派传法上师。接受达赖喇嘛加持的应当是来自于今天新疆蒙古族和硕特部的固始汗。1642年,他率军击败西藏反黄教势力,将前后藏税赋献给五世达赖喇嘛为供奉,帮助黄教登上西藏的至高政权地位。在五世达赖喇嘛的绘画中,旁边每每有固始汗作为护法和施主的形象出现。

  不过此像的独特之处在于,五世达赖喇嘛标志性的形象是,上唇有须,面庞圆润,此面中,达赖喇嘛面庞较长,无须,且是少年形象,可能是依据新的画本所绘,不易为人所辨识;其次,五世达赖喇嘛与固始汗相伴出现的画面保存不少,在布达拉宫的壁画和相关唐卡中,五世达赖喇嘛形象高大,固始汗居观者右侧低座上。此画面中,固始汗站立达赖喇嘛座前,低首向前,双手合什礼拜;而达赖喇嘛左手指尖轻触其头顶,作加持状,这在同类主题中是极为罕见的一件,值得大家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次,达赖喇嘛座前的护法神极为罕见。在画面左下角有一位立姿护法神像,其形象与常见的六臂大黑天颇似,但持物不同,正二手持钺刀与嘎巴拉碗是大黑天常见的特征,右上手持骷髅杖、二手持金刚斧,左上手持象皮和金刚索则与目前所见大黑天持物均不相同,尤其独特的是,身披象皮,除了正面是忿怒金刚面之外,另有三个兽面:右侧白色象面、左侧红色牛面,顶上蓝色狮面。目前还没有任何资料查阅到此护法神的出处和准确名字,可能与宁玛派有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再者,其艺术风格和图像特征都有很多新的创造。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此唐卡以绿色和粉色共同表现近景地面,以粉色为主要色调表现空间感,明显受到噶玛嘎举派绘画的影响;天空为蓝色平涂,有不太明显的深浅层次。尤其是树和水池都比较模式化,座床大量用金汁彩绘,又表现出新勉塘画派的传统。而将此两种风格融为一体者,非生活在拉萨的画师莫属。因此,此唐卡应当绘画于拉萨地区,年代在18世纪中期,画面呈现出新的样式,可能表明画师来自于藏东或安多而非西藏本地画师。

  15世纪 黄铜祖师像(撰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罗文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铜祖师像 15世纪 H26cm RMB:600,000-700,000

  西藏祖师像铜造像大约要到12世纪才有比较多的作品出现,至15世纪,由于西藏各个教派逐渐明晰,对于祖师的崇拜也更加兴盛,祖师像大量出现,形成后世藏传佛教造像的特色之一。此像即是这种风气下的作品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像用黄铜铸造,髪染黑。面庞饱满,额圆隆,双目细长,凝神垂视,眼睑内未见镶嵌,尚有残留的白色和红色,最初应当是以红、白二色描绘眼睛,与早期镶银与红铜的做法不同。眉脊凸起,鼻梁挺直,颊颐丰满,嘴角微翘,隐含笔意,一副佛学大师的风范,充满睿智、慈爱和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内衣交领处和袈裟衣缘均有阴线刻划的装饰纹样,分别有吉祥云纹、花朵枝蔓纹。这种纹样主要见于15世纪的装饰中,与此前常见的尼泊尔风气的细密缠枝莲纹和神秘花瓣纹装饰显然有很大的不同。祖师双手施转法轮印,未见持物,可能是称颂祖师传法不缀的功德吧。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莲瓣宽大,莲心细长,有三卷纹,这是明显的15世纪的特征。红铜封底,铜板平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显然此造像是西藏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对于本族的面相、祖师像的基本规范耳熟能详,付诸造像实践中,一方面能体现祖师面像的个性以及内在精神的自得,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模式化特点,比如袈裟的着法、身体微胖、精细装饰的分布、润泽的铜色等方面基本一致。这类作品近年大受藏家追捧也是这个原因。藏家不仅可以欣赏到造像的优美、铜质的细腻,又可以观摩祖师相貌,心生如当年亲见其风采一样的感受,产生虔敬之心,还可以通过祖师的身份追溯该教派的归属、历史渊源、人物事迹,较之其他造像有更多的历史掌故方面的信息。

  目前所见同类作品多在莲座底沿刻划藏文偈颂题记,赞颂祖师一生功德,足资判断其身份。此像并未见藏文题记,不过,比较同类其他作品推测,此祖师与西藏萨迦派密教支派之一俄派祖师像在风格和铜色上比较接近,故推测其身份当是某一位俄派大师。

  16世纪 铜弥勒菩萨像 西藏地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铜弥勒菩萨像 16世纪西藏地区 H60cm RMB:1,300,000-1,500,000

  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

  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着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弥勒菩萨区别于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坐姿上。自隋唐以降,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弥勒菩萨,工匠在制作时通常将其表现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其端坐于座上,两腿自然下垂,以其作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净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标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尊弥勒菩萨原配台座虽已遗失,然其基本坐姿造型仍然保持了弥勒造像上的一般传统,造像通体以红铜铸造,大部未施鎏金,保持了原本的铜色,菩萨一面二臂,头戴装饰极为繁复奢华的五叶宝冠,宝冠施以鎏金,每叶上均镶嵌大量小块绿松石作为装饰,每叶冠叶上部另嵌一小块珊瑚作为色彩点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菩萨面容静谧,嘴角微颔,色彩虽然斑驳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涂金痕迹,给人以慈祥静寂之感。弥勒菩萨上身袒露,胸前佩戴项链璎珞,项链装饰工艺与五叶冠相类,均大量镶嵌绿松石和红珊瑚作为点缀,尽显奢华。两手当胸结说法印,表示正在兜率天宫传授妙法教义。下身着长裙,裙边直至脚踝,腿上分布着七道裙纹,裙边在脚踝两侧向外散开,充盈飘逸之感。弥勒菩萨双足饰有一对足镯,足镯中间部分各镶嵌一青金石作为点缀装饰。

  这尊弥勒菩萨从工艺水平、品相、装饰、铜质、年代各方面均属较高水平。根据其冠饰、身体比例、铜质分析来看,应属西藏地区16世纪左右的造像作品。

  古天一10周年2015春季拍卖会

  《缘起—藏传佛教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6月4日-6月5日10:00-19:00

  6月6日10:00-13:30

  拍卖时间:6月6日 19:30

  拍卖地点: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