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鞋的发展演化
5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皮制靴子已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而后随着时代及地域的不同,陆续发展出不同材质及样式的鞋类。如鞋尖往上翘的翘头履,鞋底装有双齿、还系有鞋带的木屐,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着的舄,高度在脚踝以上的皮制长统靴,以及清朝时期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底鞋等等,都是不同时代衍生的鞋类。而也因为材质和样式繁多,所以自古以来鞋的称法很多,如足衣、履、屐、靴、舄等指的都是鞋子。
在历代传统鞋类中,当属由南唐李后主造成的缠小脚风俗,进而衍生出的三寸绣花鞋最为知名。一直到本世纪初,将近1千多年的时间,三寸金莲是妇女最普遍的审美标准,致使缠足风气相当盛行,各地便形成自己的款式和图样,大体来说南方三寸绣花鞋的绣工较细致秀雅,北方则粗犷大方。
五四运动以后,缠足陋习渐渐废除,妇女重新拥有脚的自主权,也穿起正常尺寸的绣花鞋。不过由于绣花鞋是用昂贵的绸缎做鞋面,再以丝线刺绣花鸟等图案而成,是属于富家太太和千金的专利品。而贵为远东经济中心的上海,名媛淑女出入社交场合频繁,莫不争妍斗艳,遂造就了绣花鞋专业街的出现,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作坊都有百余家之多,而橱窗内陈列的绣花鞋缤纷多彩,将街道点缀得犹如百花盛开。
40年代,将领夫人和富商太太等显贵人士仍是穿着绣花鞋的主要族群,服务方式采取订做,也就是量好顾客脚的尺寸,并由顾客挑选颜色及刺绣花样后,先交付专人画图样,再由刺绣女工依图样绣出花样,接着将花样剪裁下,将其缝制成鞋帮,最后再将皮革削出鞋底形状,垫上一层层布底,然后将鞋帮及鞋底缝合,就是一双手工扎实的绣花鞋。
之后除了少数缠过足的变形脚采取订做,绣花鞋慢慢转换成用楦头做固定尺寸的成鞋贩卖;此外,随着塑料及强力胶的出现,鞋底由皮革改为便宜的塑料底,并可用强力胶将鞋帮及鞋底黏合,节省了制作工时,价格慢慢往下降,只要爱美的女性都可穿上这种轻巧、舒适又秀气的鞋子,绣花鞋成为当时最火红的装扮。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运动鞋、休闲鞋和新颖时髦的高跟鞋,已成为士绅淑女追求时尚的流行指标,绣花鞋业面临生存危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吹起的复古风,又将已沉寂20年的绣花鞋,重新推回流行的风潮上,形成只要货一上架就卖光的盛况。而业者也看准绣花鞋须在传统中创新,才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于是花样不再固定于花鸟,配色也更加大胆,如过去忌讳的黑色、白色和牛仔布料也运用到鞋面,连楦头也出现尖头或方头样式,鞋跟也兼具平底和高跟。
近几年绣花鞋业又跌入谷底,何时流行的风潮会再转向绣花鞋,谁也说不准。但随着刺绣女工难觅,手工刺绣已逐渐被电子绣代替,未来要找到用手工一针针刺绣出的绣花鞋势必愈来愈难。
套用一个老板的话说:"除了老太太还懂得刺绣好坏,年轻人根本分不清电子绣和手工绣的差异。"
是啊,再经另一世代的轮替,年轻人可能早已弄不清楚绣花鞋曾是火红超过千年的鞋类,谁还会在乎电子绣和手工绣的差异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