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在空中的雨珠:科技碰撞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一个100平米的展厅变成了“雨屋”(Rain Room)。

 

      “雨屋”是艺术作品,通过科技手段和艺术构思、设计,把现代艺术所钟情的观众参与和展出环境与作品本身的结合发挥到新的高度。

 

      艺术和科技的结合往往造就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给艺术家的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去观赏雨屋,如果参与得当,衣服就不会淋湿,因为雨点、雨珠、雨丝会奇妙地悬在他们头顶上方的空中。

 

      观众踏进雨丝连绵的屋子,雨水会悬停在头顶半空中。所谓“得当”的举止,是指进屋后不能跑动,只能缓慢移动,或者静立不动。

 

      观众在雨屋里的体验构成了这件作品的重要元素。

 

      这件作品,或者说展出项目的作者,翰尼斯·科柯(Hannes Koch)、弗罗里安·奥特克拉斯(Florian Ortkrass)和布里顿·斯图亚特·伍德(Briton Stuart Wood),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同学。

 

      他们合作成立了 Random International 工作室。

 

      “雨屋”给人的体验之一,也是作者希望给观众的体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控制雨落雨止。

 

      如果雨屋里同时有很多人,那就会出现无雨现象,影响作品的效果。

 

      因此,艺术家建议展览场所实行某种程度的控制,限定每批放行观众人数。

 

      “雨屋”展示将于明年3月结束。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